曾经家家户户离不开的月饼,怎么就从“中秋刚需”变成了“可有可无”?是月饼变难吃了,还是我们已经不需要月饼了?
今天逛超市,突然发现冷柜里的月饼还没撤,堆得像小山,广式莲蓉、苏式鲜肉、燕窝月饼、麻薯冰皮……包装精致,却鲜少有人驻足购买。记得几年前我跟风买了盒流心月饼,当时买回家迫不及待咬了一口,又齁甜又腻,没吃完就放进冰箱,后来干脆忘了这事。直到再次清理冰箱时发现它,早就过了期,第二块都没拆开。后来和同事说起这件事,才知道他们情况也差不多,要么直接送人,要么低价转手。之前想给长辈送礼,琢磨半天总觉得月饼难拿出手,主要还是觉得它实在难以下口,最终还是选了茶叶或坚果礼盒。
或许是“甜”的意义变了吧。记得以前物资没那么丰富,一年到头只有过年、中秋能正经吃点甜食,而月饼更是稀缺品。只有八月十五那几天,农村有专门做月饼的人家,家家户户要拿上自家的油、自家的面去那里排队定制,馅料要么自己提前准备,要么在师傅那儿买现成的,也都是手工制作的实在料,做出来的月饼料足皮薄,咬着又香又软。
可现在呢?便利店的慕斯蛋糕、外卖的千层甜点、网红奶茶里的小料,随时都能买到。不仅选择变多了,口味里的甜也更细腻多样,月饼似乎彻底失去了竞争力,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月饼也变得齁甜,价格还不便宜。
以前的月饼,就是中秋的专属标签,送出去的是节日祝福,收回来还能当点心吃,一点不浪费。可现在不一样了:给长辈送月饼,怕他们嫌甜腻消化不了;给朋友送月饼,怕对方觉得没花心思、不够特别;给同事送月饼,又怕人家家里早堆了好几盒,根本用不上。怎么盘算,都不如送点别的更合适。
其实要我说,我们不是不爱吃月饼了,是不爱吃没灵魂的月饼,我们不是不愿送月饼了,是真的没法送,就像那种甜得齁人、只剩包装噱头的月饼,估计大家都深有体会。如果有一天,月饼能放下花里胡哨的包装,回归好吃实在的本质,像小时候那油纸包着的五仁,咬一口就能尝到果仁的香,或许我们还会像当年那样,盼着中秋的那一口甜,盼着分食月饼的那一份团圆。毕竟,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月饼本身,而是月饼背后,那段分食一块月饼就很满足的旧时光。
(图片由AI生成)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