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日
这一天
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对于我们江阴人而言
还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
38年前的今天
江阴市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这个日子镌刻着
江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87年8月1日,江阴市成立大会举行,以此为标志,江阴迈出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市全面转型的重要一步。
树高千尺有根
水流万里有源
在今天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
发布君带你一起
溯历史洪流而上
聊一聊江阴的定名史
江阴,南望太湖、北枕长江,古称暨阳,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统一中国,设郡县制。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分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公元281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从毗陵县划出暨阳乡,划入吴县沙中和无锡县部分土地,置暨阳县,这便是江阴最早的建县历史。
△春申君黄歇雕像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此后江阴先后为郡、为国、为路、为州,建置几经变化。
557年,江阴郡改建江阴国。589年,撤江阴国,设江阴县,并将利城、梁丰2个县并入江阴县;县治仍迁回君山南面;隶属常州府管辖。620年, 在江阴县设暨州,下属有江阴、暨阳、利城3个县。626年,撤暨州,仍将江阴、暨阳、利城3个县合并为江阴县,隶属于常州府。
844年, 江阴县升为江阴望县。当时的唐制,把县分为赤、最、望、紧、大、中、小7个等级,凡满4000户的为望县,是列京都所治县、京都近旁县之后的三等县。江阴望县为全国仅68个望县中之一。
937年至942年间,江阴县改设为江阴军。军是五代与宋时相当于州二府一级的行政单位。990年,废除江阴军改设江阴县。在之后200多年中,军、县等名称曾随朝代更替反复改来改去。
1277年,江阴军升格为江阴路总管府。路是宋元时期的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明、清的省。到1291年,降路为州,隶属常州路管辖。
(宋时江阴全境图)
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降州为县,恢复江阴县建置,属常州府。清朝的260多年中未有大的变更,一直是江阴县,隶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江阴解放,江阴县属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改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62年1月,将县域东北部的9个公社(塘市、德积、大新、后塍、中兴、晨阳、泗港、南沙、杨舍)划归新建的沙州县(现张家港市)。
△江阴各界群众庆祝解放
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江阴县改由无锡市管辖。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市),以原江阴县的行政区域为江阴市的行政区域,仍属无锡市管辖。
1470余年倏忽而过
江阴自定名起
从江阴郡到江阴国
再到江阴县、江阴望县、江阴军
再回归到江阴县
最后到江阴市
江阴之名
一直延续至今
江阴
依江而建,因江而兴
悠悠长江水哺育了江阴
也将继续见证江阴的发展、繁荣
千余年的呼唤
在当下激荡出愈发洪亮的回声
江阴,越来越好!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