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基本共识,美取消100%关税,中美贸易战真的能结束吗?

10月26日吉隆坡会谈刚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宣布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可当天下午美国商务部就更新了半导体设备禁运清单。

这场被全球紧盯的博弈里,关税松绑与技术封锁同时袭来,让人实在摸不清美国的意图。

而随着11月10日关税暂停期就将到期,普通人的饭碗与大国博弈的齿轮,正卡在这微妙的节点上。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61号和62号公告,将稀土出口管制推向新高,新增五种元素和生产设备管制,部分措施11月8日就要生效。

这记重拳直接打在美国痛点上,其8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加工,而芯片、军工装备根本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

美方的反击来得很快,10月14日宣布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同日还敲定10月1日起对家具、建材加征高额关税,甚至威胁11月1日实施100%药品关税,只不过后来澄清暂不适用于中国等贸易协定国。

如此紧张的局势在10月26日的吉隆坡会谈出现了转折。

两天密集磋商后,双方达成初步共识,核心筹码交换逐渐清晰,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中国同意推迟稀土管制一年,还会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要知道自5月以来,中国对美豆进口已降至近乎清零,美国农业州资产缩水近40%。

为了重新获得来自中国的订单,美方甚至不惜搁置了100%关税计划,还同意重新磋商船舶收费的301措施。

但这些让步藏着底线:美方明确表示不会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半导体设备禁运清单反而在会谈后悄悄更新。

而中国同意恢复美豆采购,也并非是单纯妥协。

巴西大豆近年形成垄断后持续涨价,已让国内榨油厂成本高企,而美国大豆库存充足、价格更低,10月27日美豆期货因采购消息单日暴涨3%。

但中方也留了后手,2025年前三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增长6.2%,占比达51.7%,贸易多元化让大豆采购有了更多选择。

稀土管制延期同样有条件,那些11月8日即将生效的措施只是暂缓,并非取消,而美国依赖的稀土精加工技术,中国仍牢牢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产能。

美国的让步更像是“退回到原点”。

所谓取消100%关税,本就是9月特朗普突然抛出的威胁,此前已对木材制品、建材等加征10%-25%关税。

此次搁置新增关税,并未取消已实施的壁垒,连船舶港口费也只是“重新磋商”,并未直接撤销。

更关键的是技术领域,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13.6亿美元,占全球34.4%,但美方的禁运仍让国内芯片封装企业承压,广东某厂因设备断供已裁员20%。

这种“选择性让步”,本质是对农业州选票压力的回应,而非真正放弃对抗。

眼下,所有目光都聚焦在11月的APEC峰会,吉隆坡达成的共识只是框架,双方约定先履行内部报批程序,为两国元首会晤铺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中美   关税   共识   结束   贸易战   美国   稀土   中国   吉隆坡   管制   美方   大豆   采购   财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