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指南吃,体重还是减不下来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随着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我国《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的发布为肥胖防控提供了中西医融合的新路径。本文聚焦这一指南,邀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天舒教授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延芹教授深入探讨中西医解决肥胖之道。从中医对肥胖的辨证分型、“辨证施膳”的独特理念,到减重难点的破解,再到新型药物的突破性进展,涵盖饮食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医学手段等多维度内容。本文为您呈现系统且前沿的专业指导,助力走出减重误区。



一、《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中西医融合视角下的科学防控与辨证施膳实践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去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旨在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



《国际糖尿病》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的发布有着怎样的意义?该指南在日常食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原则和建议?


高天舒教授: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1]。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肥胖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肥胖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参考本指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指南针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1]:包括:①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②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③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④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⑤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⑥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国际糖尿病》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以及分型有哪些?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具体指的是什么?


黄延芹教授:中医对肥胖的认知源远流长,其理论根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明确提出“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肥者令人内热”,指出过食膏粱厚味可导致多余脂肪堆积,形成肥胖。后世医籍进一步阐释其病机,《医学正传》载“肥人大概气虚加痰”,确立气虚痰湿为肥胖核心病机。


现代中医大家仝小林院士提出,肥胖症治疗当立足中焦,以调理脾胃为核心,通过消膏降浊为根本。纵观中医理论发展脉络,肥胖病机始终以脾虚痰湿为主,辅以气血津液理论,构建了动态辨证规律。基于此,临床干预以健脾祛湿为主线,同时强调个体化施治,根据体质差异制定针对性方案。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常见有五种辨证: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


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给予不同食养方案,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的作用。临床实践以脾虚痰湿为主,可选用一些健脾祛湿或者消食的药物来达到减重效果,维持健康体重。


二、中西医协同破解减重难题:从膳食坚持到药物干预的全程管理


减重的核心难点在于长期坚持与体重维持。肥胖人群常面临科学饮食执行中的多重挑战。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管理需长期干预,当标准化膳食方案效果不佳时,需结合其他有效方式。


《国际糖尿病》

减重最难的就是坚持和维持,肥胖人群怎样坚持科学饮食以实现减重目标的呢?中医学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


高天舒教授: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食材特点以及饮食习惯差异较大,基于此,指南给出了不同地区食谱示例,尊重本地区传统饮食文化,合理搭配不同地区特色食材,制定了详尽、丰富的食谱。对于肥胖人群,跟着指南吃,符合自己的饮食特征,又科学、合理摄取营养,相对而言,更好坚持。


肥胖症的中医药治疗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可依患者体质、中医辨证、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辨证施膳。例如,针对不同体质特征可采取特色时令疗法,临床常运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在三伏天阳气最盛之时,为患者施行督脉灸,冬季三九天继续施灸巩固疗效,形成冬夏联动的调理体系,达到体质调整的目的。身体活动方面,可采用中医导引法(如24式太极拳功法、八段锦功法、易筋经功法)辅助进行体重管理。


此外,针灸相关疗法治疗肥胖也有一定效果,如毫针/电针疗法、温针疗法、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针法、穴位埋线法,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采用,以充分发挥中医病证结合的治疗理念与治疗效果[2]。


《国际糖尿病》

肥胖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的慢性疾病,跟着指南吃,还是瘦不下来应该怎么办?


黄延芹教授:饮食干预对于减重效果因人而异,当生活方式干预没有效果时,可寻求一些其他医学手段。《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指出[3],在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如3个月减重<5%或未达预期),即可起始减重药物治疗。近些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也不断提升。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关于医疗体重管理以优化心血管健康的共识声明[4],明确指出,营养刺激激素(NuSH)疗法,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激动剂的减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NuSH疗法代表了一个广泛的治疗类别,它作用于代谢途径,同时有助于控制食欲。


三、司美格鲁肽:突破性减重与多维健康获益新突破


近些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GLP-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不断提升,改善代谢的效果也令人欣喜。



《国际糖尿病》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与既往减重药物相比,有何突破性优势?


高天舒教授:既往诸多减重药物因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逐渐退市,近年来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进入临床,其突破性的作用机制与展现出的疗效潜力,引发医学界与患者群体的高度关注。


STEP研究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类代表药物司美格鲁肽2.4 mg可使非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平均减重幅度可达15%~17%,超过85%的受试者可实现≥5%体重减轻,超过一半的受试者可实现≥15%体重减轻,约1/3的受试者可实现≥20%的减重[5-11]。


在体重维持相关研究STEP 4中,停药组(用药20周转为仅生活方式干预)体重反弹6.9%,但持续用药组68周时体重进一步下降7.9%[8]。长期减重研究STEP 5显示,持续用药至104周(两年),仍可维持15.2%的体重下降[9]。以中国人群为主的STEP 7研究表明,治疗44周后,体重显著降低12.8%[11]。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司美格鲁肽2.4 mg治疗6个月,平均体重可减轻10%[12]。


此外,研究还显示,司美格鲁肽主要减少患者的脂肪比例,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而对瘦体重(肌肉组织)的影响较小。内脏脂肪的减少是关键,这表明司美格鲁肽不仅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还优化了减重的方向,即大量减少脂肪组织[5]。


《国际糖尿病》

肥胖症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改善代谢,避免肥胖引发的系列健康问题,基于此,除减重效果外,司美格鲁肽在改善代谢指标及降低相关疾病风险方面有哪些疗效?


黄延芹教授:


1.改善代谢


司美格鲁肽2.4 mg可有效减少腰围,相较基线平均可减少9.4~14.6 cm,减轻腹型肥胖。在血糖控制上,能显著降低HbA1c。


血压改善方面,可使收缩压显著降低5~10 mmHg,舒张压降低3~5 mmHg。血脂调节上,可降低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全面改善血脂谱。炎症指标方面,可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达50%。


SELECT研究观察司美格鲁肽2.4 mg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的超重/肥胖成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患者平均用药34.2个月,随访39.8个月。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2.4 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显著降低MACE风险达20%,同时改善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13]。


2.疾病转归


超半数患者治疗68周后,合并的代谢综合征得以缓解;STEP 1~3事后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68周后,80%以上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有效预防进展为2型糖尿病。


3.提高生活质量


司美格鲁肽可增加躯体功能评分(SF-36、IWQOL-Lite-CT),显著改善超重肥胖患者的生理和精神健康,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8]。


结语


肥胖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防控需多学科协同与长期管理。从《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的原则建议,到中医辨证施膳的个体化方案,再到司美格鲁肽等药物的突破性疗效,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了阶梯式解决方案。需注意的是,减重没有万能公式,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中医调理可增效,药物干预则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应立足自身情况,兼顾健康体重的维持与代谢指标的改善。科学减重,既要遵循指南,更要持之以恒,方能在防控肥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健康与活力。



专家简介



高天舒教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沈阳市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批优才优秀学员,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中医内分泌专科联盟主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甲状腺学组组长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甲状腺学组组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

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7篇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励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黄延芹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山东省中医药五级师承学术继承人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保健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山东中医药学会肥胖与代谢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中医药学会老年代谢性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研获奖1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1): 6-30.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7): 545-564.

[4] 2025 Concise Clinical Guidance: An ACC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dical Weight Management for Optimization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Solution Set Oversight Committee. JACC. Jun 20, 2025.

[5]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384(11):989-1002.

[6]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Mar 13;397(10278):971-984.

[7]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8]Rubino D,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14-1425.

[9]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Oct;28(10):2083-2091.

[10]Kadowaki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Mar;10(3):193-206.

[11]Mu Y,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Mar;12(3):184-195.

[12]Ruseva A, et al. Obes Sci Pract. 2024 Feb 8;10(1):e737.

[13]Lincoff AM, et al. N Engl Med. 2023; 389(24): 2221-223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养生   体重   指南   专家   肥胖   辽宁省   患者   药物   中医药   激动剂   糖尿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