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数与长寿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王大爷今年76岁了,他有个习惯几十年未变:每天一早起床,拉上一泡通畅的大便。邻居逢人便夸,王大爷身体好心情好,真正是老来无恙。有人好奇问他养生秘诀,王大爷总是憨笑一句,说没别的,就是每天蹲马桶顺顺利利一回。

话虽简单,可你想过没有?大便次数,真能跟寿命挂上钩?有人总觉得,排便不是件登大雅之堂的事,难登台面,其实,正是这件小事,往往决定着你的长寿大计。
不少人常常遇到这样情况:隔三差五才上一次厕所,肚子胀得难受;或者每天跑三四趟厕所,拉得稀里哗啦。你也许觉得没啥大不了,顶多饮食问题。真相恐怕没那么简单。到底什么样的排便才健康?医生给了明确答案,有数据作证,让你彻底搞明白。

别被“习惯”骗了,排便次数其实在提醒你肠道健康

有些人总认为大便不通顺只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可其实,大便频率和身体健康的关系,比你想象更紧密。国内外权威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都指出,一个人的排便频率、形状和状态,是肠道健康的“晴雨表”。

有时候,排便少了、慢了、太费劲,甚至三天五天才一次,这叫“便秘型隐性危险”,肠道里大便滞留,毒素反吸收,让代谢变慢,患慢性疾病风险直线上升。
而反过来说,如果总是一天三四次、次数多又稀松,有可能是“腹泻型警戒”,这也说明肠道屏障减弱了,对身体伤害不比便秘小。
医生们总结数据发现:
成年人正常的排便次数,理想值是“每天1到2次”

有逼近90岁的长寿老人,绝大多数保持着每日清晨规律性排便的习惯
《中华消化杂志》复盘全国10万+样本研究,每天排便1~3次,或3天1次,以及大便状态正常,身体大概率处于优质运行
频繁便秘和慢性腹泻的人,各类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比排便规律人群高出13%-22%

可见,【你排便的次数和规律程度,真的影响着全身健康、甚至寿命长度】。很多人以为,“忍一忍没啥”,其实是在自欺欺人,早期肠癌有时候就是以排便次数异常作为唯一信号,千万不能大意。医生建议,每当排便习惯突然打乱、或出现连续几周规律被破坏,都要格外警觉。

坚持每天1-2次大便,健康和长寿概率大幅提升

不少长寿老人都说,自己有“定点排便”的小习惯。按权威数据和医生临床提醒,每天1-2次规律排便能让身体发生这些变化:

肠道功能佳,气色变好
肠道是人体“排毒管道”,每天1-2次有效通便时,肠道能把代谢废物和毒素高效排出,减少慢性炎症,对免疫力有保护作用。久而久之,脸色红润,精神头也好。

慢性疾病风险降低
研究显示,坚持规律排便的人,慢性病(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肠道肿瘤)的发生率较便秘、腹泻人群低12.8%~19.5%,这是因为肠道自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炎症反应和毒素累积减少。 心情和睡眠更稳定
不少人一旦便秘,心情特别烦躁不安,其实肠道和大脑有“肠脑轴”联系,排便不畅荷尔蒙受影响,会让焦虑、失眠、易怒加重。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数据表明,规律排便可让36.7%人解决睡眠问题,比单用助眠药和焦虑药还管用。

肠癌早期预警明显
不少肠癌、结肠炎起初只有排便习惯改变(次数、颜色),东京大学医学中心随访报告提到,86%早期结肠癌报告有大便次数和性状突变先兆,及时重视可以“提前三年筛查出肿瘤风险”。 每天“顺畅感”让生活幸福感提升
很多坚持每日1~2次排便的人,常年精神状态好,生活有规律,身体没负担。

当然,不同人天赋体质不同,部分人两三天一次但没不适、不腹胀、不用费劲,也属于正常,但【突然改变】【长期异常】就属于危险信号。

想要健康排便?医生教你这6个日常实用技巧

有人问,怎么才能保证自己每天顺利便便?医生20年经验总结出这6个高效办法,一学就会:

早餐后如厕:早餐吃完,肠道受到新食物刺激,肠蠕动加快,这个时候去卫生间,大部分人都能较容易顺畅排便。

高纤维饮食:日常多吃粗粮、蔬菜、杂粮和少量坚果。成年人建议每日膳食纤维20g,每日保证2000ml温水,分多次慢饮,能让大便不干硬,减少痔疮和便秘风险。 坚持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太极、广场舞、慢跑、揉腹按摩,哪怕下楼遛弯,也能促进肠道蠕动。 建立定时排便习惯:养成每天定点上厕所(一早或晚饭后),哪怕刚开始没便意,久之身体会自动“听话”。

关注大便颜色与形态:及时观察有没有血丝、黏液、变白、变黑的异常,一旦发现,尤其“排便突然增多/减少或混血”,一定早早去医院查查。

生活里,很多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其实都被长期忽视过的排便次数和状态“悄悄暴露”出来。哪怕是一次小异常,也别图省事自己扛,去医院查一查,心里踏实很多。

肠道健康其实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每天规律、顺畅的排便,就是身体送你的“健康信号”】。建议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懂观察、懂调节、不掉以轻心。今天就从关注一次自己的排便开始,为健康加分。当然,任何排便异常如便血、频发腹泻或便秘都需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面诊。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7期,健康成年人排便规律的研究
3.《肠道健康与慢性病预防》

4. 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结肠健康监测临床指南
5.《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与肠道诊断》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7.《慢性便秘及腹泻管理临床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养生   次数   长寿   大便   身体   健康   肠道   规律   医生   习惯   肠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