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物,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常志刚便是其中一位,他曾给陈毅当了10年司机,在这10年里,他以出色的驾驶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为陈毅的工作和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954年,他决定留在上海,转而担任钢厂保卫科科长。
常志刚出生在中国东部山东省一个农村。常志刚的家庭并不富裕。
少年的他,早早地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也为他日后坚韧不拔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常志刚的舅舅是当地一个小镇上的车行老板,他拥有几辆用于租赁的卡车和出租车。
每当学校放假,常志刚便会跑到舅舅的车行帮忙,从清洗汽车到搬运配件,逐渐地,他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舅舅见他如此热衷,便开始教他驾驶和简单的维修技巧。
常志刚天资聪颖,不仅很快学会了驾驶技术,更能够熟练地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志刚的驾驶技术日益娴熟,他开始在镇上为舅舅的车行开卡车送货,偶尔还会接送一些租车客人。
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驾驶经验,也增加了他对各种车型的理解和处理复杂路况的能力。
1940年,常志刚年满十八岁,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军车驾驶员。
在部队里,他的驾驶技能很快得到了认可,常常被分配执行重要的运输任务。
尽管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但常志刚始终保持着对汽车的热爱和对任务的责任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常志刚在执行一个将物资运往前线的任务时,展现了他卓越的驾驶技术。一个雨后的傍晚,泥泞的山路异常滑腻,之前的几辆车都陷入了泥潭。
常志刚驾驶的是一辆满载物资的老式卡车,面对这种艰难的路况,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对车辆性能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驾驶技巧,巧妙地驾驶卡车穿过了泥泞,成功完成了任务。
这一事件被后勤部长注意到,他对常志刚的能力印象深刻。
不久后,一个新的命令下达——常志刚被调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成为了高级军官的专职司机。
在军车中,常志刚常常一人长时间地驾车。每一次长途驾驶,他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个国家庞大而复杂的面貌。
而在这一路中,常志刚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954年,常志刚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司机,驾驶着陈毅的车辆在上海的街道上穿梭。
那一年,陈毅接到中央的调令,即将前往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重要职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毅和他的妻子张茜决定为常志刚举办一次告别餐宴,以表达对他多年来服务的感激。
餐宴在一家简朴而温馨的餐馆举行。桌上摆满了上海的地道菜肴,从红烧肉到糖醋小排,每一道菜都准备得细致入微,显示出对常志刚的尊重和感激。
陈毅和张茜夫妇与常志刚围坐一桌,气氛既正式又带有家庭的温馨。
在用餐过程中,陈毅向常志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询问他是否愿意随他一同前往北京。这是一个对常志刚职业生涯极具影响的选择。
常志刚作为陈毅的司机,已经服务了整整十年,他对陈毅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然而,常志刚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的家人都在上海,希望能留在这里继续工作。
这个决定虽然意味着他需要放弃随陈毅到北京这样一个更大舞台上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了对家庭的责任。
陈毅听后,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望,他完全理解并尊重常志刚的选择。
实际上,陈毅对常志刚的未来已有考虑。
他知道,如果常志刚选择留下,作为三野汽车队队长的他,虽然职务为正连级,但在上海留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陈毅确信,常志刚在上海的工作会更有成就,不必局限于一名司机的职责。
餐宴结束时,陈毅衷心地对常志刚说:“你为我开了十年车,一直很稳当,我很感激你!你到新单位如果感觉不舒畅,随时可以回来。”
这句话不仅是对常志刚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的一种承诺和保障。
常志刚则坚定地回应:“好马不吃回头草!首长放心,到新岗位我会努力工作,绝不辜负您多年的栽培与教育。”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决心与自信。
这次餐宴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告别,更是两个老朋友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交流。
常志刚的决定留在上海,很快被上级领导得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支持。
1954年,他被正式调至上海的一家大型钢厂,担任保卫科科长,这是一份全新的职务。
常志刚到达新岗位的第一天,便感受到了从事保卫工作的压力和复杂性。
钢厂庞大的厂区,复杂的人员结构,以及对安全保障的高要求,都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重大。
作为保卫科科长,他不仅需要处理日常的安全管理,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全厂的安全生产。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常志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他利用自己军队中积累的组织和指挥经验,重新整顿了保卫科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常志刚也特别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主动参加各种安全管理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尽管常志刚在新岗位上表现出色,但他从未在他人面前提及自己曾经是陈毅的司机这一身份。他坚信,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应该通过实际工作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去的荣耀。
他的谦逊和勤奋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赖。
年复一年,常志刚在钢厂的表现越发出色,他不仅确保了厂区的安全无事故,还多次主动解决了一些突发的安全危机,保护了厂区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的努力和成就,最终在厂区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直到退休,常志刚始终未曾离开这家钢厂。退休后的他,虽然不再参与日常的工作,但依然关注着钢厂的发展。
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显赫一时的功名,但他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社会的安全与和谐贡献了力量。
常志刚的职业生涯,虽然起始于一个司机的简单职责,但最终成就了一个在安全管理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专业人士。
在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章节。
常志刚的故事是关于忠诚、责任与选择的故事。
十年作为陈毅的司机,他确保每一次行驶都安全无误;在新的岗位上,他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职业精神与高度的责任感。
常志刚虽未常居历史的前台,但他的生涯体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奋斗与成就。
他的选择,不仅保证了个人职业的连续性,更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现了其对社会贡献的多样性。这样的故事激励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职业与生活的选择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篇章。
参考文献:
2015年0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毅交往纪实》
网易网2024.06.21《常志刚:给陈毅当了10年司机,1954年调到地方后担任了什么职位?》
网易网2023.06.05《常志刚:曾将陈毅"五花大绑"的司机,1954年留上海工作,是何级别?》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