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太守护夫家一辈子,至死都是完璧身,丈夫郭沫若:辛苦你了

1980年,90岁的四川老太太,默默守护夫家68年,至死都是完璧之身,却只等到了丈夫一句话:“辛苦你了,别怨恨我。”

这位老太太叫张琼华,四川乐山苏稽镇人,1890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庭。

21岁那年,她在父母的安排下订了一门亲事,丈夫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文学巨匠”郭沫若。

她比郭沫若大两岁,定亲时郭沫若还在成都读书。

这是那个时候典型的婚姻模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俗称的“包办婚姻”,两个人洞房之前连对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对另一半的了解都来自于长辈的介绍。

从小被封建思想桎梏的张琼华,对这门亲事自然没有任何异议,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受新思想熏陶的郭沫若,在这方面显得颇为矛盾。

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对包办婚姻比较排斥,却又没有与封建思想割裂的决心。

尤其在收到的家书中,他听说张琼华是个端庄温婉的大家闺秀,心中竟然对这门亲事还颇为期待。

因此,他对这门亲事,并没有表现出过激地抗拒,春节回家后听从父母的安排,把张琼华娶进了家门。

只是没想到,夜里洞房的时候,他看到张琼华的长相后瞬间兴趣全无,失望地丢下新娘摔门而去。

对于这段不愉快的婚姻经历,郭沫若后来在自己的文章中还提到过,可以说没给妻子张琼华留一点颜面。

他把娶张琼华比作隔着布袋买猫,说好了要一只白猫,带回家才发现是只“黑猫”。

不得不说,文化人说起话来,不可谓不尖酸刻薄,即便是人家长得差强人意,也不至于这么埋汰人,何况还是自己的妻子。

况且,郭沫若的侄女郭琴轩都不赞同这个说法,认为伯母张琼华尽管不是绝色美人,但也绝对没有伯父说的那么差劲。


在郭沫若的眼里,长着一对朝天鼻的张琼华十分不好看。

但是在郭琴轩看来,伯母张琼华只不过是鼻子翘了一点而已,远没有伯父郭沫若说的那么夸张。

新婚当晚如此对待新娘,要是放到现在,肯定没有新郎官的好果子吃,新娘子不把天反了才怪。

可是在那个时候,饱受封建思想桎梏的张琼华,除了伤心地掩面哭泣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句不满的牢骚都不敢发。

第二天一早,她还得强装欢颜,在夫家尽量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

至于郭沫若,则把妻子当成了一个透明人,婚后都没有正眼看过张琼华,第五天更是落荒而逃返回了校园。

独守空房的张琼华没有任何反抗,仿佛除了自怜自爱什么也做不了。

她在夫家努力做好妻子的本分,尽心尽力侍候公婆,里里外外日夜操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获得丈夫的认可,她也做过很多努力,闲暇之余努力读书识字,渐渐地也能跟丈夫通过书信交流了。

可是郭沫若对妻子的努力视若无睹,对妻子的家书要么已读不回,就算是偶尔跟妻子说句话,也是叮嘱张琼华好好孝敬父母。

张琼华做梦都在等着丈夫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但在郭沫若的心里,她却只是个替自己在父母跟前尽孝的“工具人”。

正是有了张琼华的默默付出,郭沫若也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外求学和工作期间过得异常潇洒,感情生活上更是过得精彩纷呈。

他在日本求学期间娶了个日本妻子,两人厮守二十多年,陆续生育了5个孩子。

除此之外,他还与广西一对姐妹花关系十分亲近,其中尤以于立群最为人们熟知。

于立群自1938年嫁给郭沫若之后,不仅陆续生育了6个孩子,还一直陪着郭沫若走到了人生终点。

而郭沫若的原配发妻张琼华,直到孤独离世还是完璧之身。

1939年,郭沫若在父亲弥留之际,带着怀孕的于立群返回了老家,并一一向亲朋介绍自己的新妻子。

可怜的张琼华却像个外人一样,蜷缩在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里。

后来还是郭沫若的父亲提醒儿子,他不在的日子全靠张琼华撑起了这个家,“往后你一定要对她好!”

郭沫若这才走向妻子,给张琼华鞠了个躬,说了声:“辛苦你了,但请不要怨恨我。”

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张琼华,心里究竟有什么感想,但是听到这句话之后她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也许,这是她嫁给郭沫若以来,听到过的唯一一句暖心话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郭沫若   完璧   老太   辛苦   丈夫   妻子   亲事   父母   封建   婚姻   努力   伯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