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最大的忌讳:到处炫耀子女的出息,吃亏的是你自己


文/情感漩涡

人到晚年,心里最宝贝的,无非就是家人的平安、团圆和后代的成就。子女出息,是无数父母最大的骄傲,也是老一辈人难以掩饰的喜悦。可在日常生活中,太多长者却也因此犯了一个不小的忌讳:喜欢四处炫耀子女的成绩和地位。殊不知,这表面上是光鲜,实则容易让自己落入尴尬与孤独。

  古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在得意时容易忘形,尤其为人父母,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家孩子有多能耐。但人生如棋,每个人下到最后,靠的不是一时的风光。东坡有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们的痕迹,也许会有人记得,但最后都归于云淡风轻。

1、为什么不少人爱“晒”子女?

  其实,说到底,是那份牵挂与期盼。养儿育女一辈子,希望孩子好,人之常情。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一生价值,全部寄托在后代身上。这时候,只要孩子有点成就,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总想借机炫耀一番。

  逢人便说“我家女儿读了研究生”、“我家儿子去了大公司”,本意是分享幸福。但世事微妙,你的得意,在别人的眼中,有时候就变成了刺。尤其同龄人,听你说多了,不免心生攀比或烦躁——“他怎么总拿子女说事?”人心隔肚皮,你高高在上,别人未必真为你高兴。

2、凡事过犹不及,谨防“乐极生悲”

  有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晚年原本可以自得其乐,却因过度依赖子女的成就,反而变得心气浮躁,生活重心失衡。

  我们都见过这样一些场景:饭桌上,有老人讲起自己儿女的“牛逼事迹”,别人只能尴尬附合,气氛逐渐冷场;小区庭院,有人偷偷议论,“他儿子再有出息,也是他儿子”;甚至亲朋来往变得疏远,怕听你炫耀;有些心理脆弱的老人听多了别人的夸耀,回家倍感失落,患上了心理落差……谁又能想到,原本的自豪会变成自己的负担呢?

3、不如 低调,守住自己的温度

  《菜根谭》有句8话:“能休即休,更行更远还需自止。”人生下半场,不必紧抓“比较”的绳索,更不必用子女光环来装点自己的晚景。

  真正通透的人,藏锋守拙,看淡得失。子女好固然欣慰,但子女未必时刻都值得“拿出来说事”;甚至子女风光,也未必能给自己带来想象中的安全感和尊重。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各有滋味,子女的人生未必能完全代表你的幸福。

4、留些空间,收获别样的尊重 

  想想看,谁都愿与低调内敛的老人打交道。倘若你嘴上经常念叨家事,时间久了,不仅孩子反感,朋友也渐远。与其天天念叨,不如多关心自己,多提升生活品质。

  可以学点新东西、发展个人兴趣、结交志同道合的伴侣,哪怕只是静坐听雨、读书泡茶,都比“拼孩子”来得自在。正所谓“心安即是归处”,有自我的晚年,才配得上真正的安宁与体面。

  记得曾国藩写信劝子:“不可使人觉你的得意。”做人留三分清贫,处世守一份淡泊。子女再优秀,也是他们的人生篇章。作为父母,何须总在众人面前“争彩头”?只要他们安康、自己坦荡,不炫耀,也是一种境界。

5、归于平常,反得人缘

  走到岁月深处,最宜做个“低调的赢家”。子女的成就,放在心里就是。家风如此,代代惜福。与其到处宣扬,不如在茶余饭后,问一句“身体可好”“家里顺心”,更能拉近亲情。

  正如那句老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当下的幸福,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把余生过得有滋有味,方是最明智的活法。

 至此,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明白:生命的厚度,不只在于孩子的荣誉。安安心心,守一份祥和,就是最好的晚年修行。

插图/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美文   忌讳   晚年   吃亏   出息   子女   孩子   人生   成就   老人   低调   得意   儿子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