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准备的仗,日本是不会打的,日本的忍者间谍无处不在

1894年炎热的天气里,上海法租界旅馆中,两位“湖北商人”正因为轮船晚点而焦急地来回走动,谁能想到他们的方言口音暴露了马脚,致使日本间谍楠内友次郎和福原林平送了命,这仅仅是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网的一小部分。从唐代遣唐使船队中混入的“消息探子”,到太平洋战争前潜入珍珠港的“理发师”,日本“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基因,在很早的千年前忍者的传统里就已经埋下了根

江户时代《万川集海》里记载,真正与影视作品不同的忍者,更多被称作“乱破”或“素破”,其核心技能并非飞檐走壁,而是能够借助喜、怒、哀、乐、恐五种情绪来操控获取情报的“五车的术”。他们常常穿着绛蓝色的衣服,因为彼时平民大多穿着这种颜色的衣服,并且染料的酸味能够驱赶蛇虫便于野外潜伏,手里剑、撒菱这类暗器从来都不是主战武器,仅仅是用于撤退时阻拦追兵的东西

在伊贺国“十二评定众”治理体系里已出现的专业化分工,1487年对抗幕府军的时候,伊贺忍者联盟规定境内遇袭各村以钟声为号,12到50岁男子需携带粮食参战,连寺院僧人也需进行分工作战或者祈祷,之后这个全民情报网络演变成甲午战争前根津一在上海组建的谍报网,成员装扮成和尚、商人,还潜入普陀山法雨寺修行

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派遣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表面上是售卖药物实际上是测绘长江流域的地图,彼时间谍训练手册要求记录的“每村水井的数量、桥梁的承重、方言的差异”比军事地图还要精细。这种缜密在甲午战争前12年,也就是1882年日本将中国当作头号假想敌的时候就已经系统化,那时间谍荒尾精提交的《攻取中国以何处为难何处为易》连“土俗人情”都标注得极为详尽

国家层面的协同能力颇为引人关注。1904年日俄战争之前,明石元二郎需要100万日元(相当于当时1万套住宅的总价)作为活动经费去策反俄国革命党,参谋本部对此提出质疑的时候,他拿出《落花流水》报告,称正面作战必定失败,策动内乱能够取得胜利,并且真的资助列宁开展1905年的革命,使得沙皇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德皇威廉二世后来感慨明石一人可抵20万关东军。

日本间谍的可怕之处在于生态的多样性。上海“井上公馆”的60多名间谍借助贸易公司进行伪装,刻苦练习方言以融入市井生活。“岩井公馆”专门针对文化界,通过赞助文人沙龙来获取战略情报。更为隐蔽的是在平津地区开设173家白面馆,利用毒品使成瘾者成为眼线,甚至店铺周围悬挂的商用招牌都暗藏玄机,成为军事目标的标记

太平洋战争之前,渗透无孔不入达到了巅峰状态。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之前,有200多名间谍扮成游客、理发师、侍应生潜入瓦胡岛。他们记录军舰进出港口的频率,还将夏威夷洋流变化构建成数据模型。南云忠一舰队能够精准选择北航线,依靠的就是这些“民间观察员”历经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气象资料。

1937年上海,军统的文强扮成“李烈钧之子”与日本特工南本实隆打交道,用假情报换走好几百万经费。那被称作“帝国之花”的南造云子,收买了国民政府秘书黄浚,但是宋子文专车刺杀计划暴露了,整个小组被摧毁了。不过精密的间谍网也存在致命的弱点,这些失误表明过度依靠人性策反容易被反噬

当代日本承接着“准备型思维”,于疫情里投新药前厚生劳动省进行多轮辩论,国际邮轮复航前用APP去追踪乘客轨迹,看似保守的决策背后,蕴含着那个“测算所有变量再行动”的民族性格

忍者的真正遗产,或许不在那厉害的遁术中,而在把信息当作战略资源的哲学里。珍珠港响起爆炸声时,不只是飞机与军舰的对抗,更是两套情报体系的终极较量——一套依赖先进技术,另一套是历经千年对人性的深入揣摩。历史仿佛在诉说:最锋利的刀一直是无形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历史   日本   间谍   无处不在   甲午战争   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   情报   作战   间谍网   方言   军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