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生命最后阶段:烟不离手,快乐等死,上亿财产送人,只留一物

蔡澜,一个名字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里响当当的人物。他这一辈子活得精彩,从电影制片到美食评论,再到写书、当主持,啥都干过,啥都干得漂亮。到了生命最后那几年,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人生画上了句号——烟不离手,快乐等死,把上亿家产散了个干净,只留下一块普洱茶饼。

蔡澜1941年8月18日生在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家里不算穷,他爸蔡文玄是个诗人,还当过编辑,跟香港电影圈的邵氏兄弟关系不错。小时候,蔡澜受中英文教育,挺聪明,14岁就给《南洋商报》写影评,文笔和眼光都冒尖。16岁那年,他跑去日本东京的日本大学艺术系学电影制作,算是正儿八经入了行。

1963年,22岁的蔡澜来到香港,进了邵氏电影公司当制作经理。那时候香港电影正起飞,他参与了不少大片,比如1967年的《独臂刀》,干得风生水起。后来跳槽到嘉禾,做了制片人和监制,搞出了《龙兄虎弟》(1986年)、《力王》(1992年)、《一个好人》(1997年)这些经典货。香港电影能走出亚洲,他功劳不小。

电影之外,蔡澜还迷上了吃。1980年代,他开始给《东方日报》写美食专栏,讲街头小吃也讲高档餐厅,文字活泼又真诚,特能勾人馋虫。他不光写,还自己下场干,开餐厅、搞食品品牌,还跑去日本当《料理铁人》的评委,点评毒舌又幽默,圈粉无数。到了2000年代,他当《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推潮汕卤鹅、四川麻辣火锅这些地方菜,火遍全国。

蔡澜还写了150多本书,美食、旅行、人生啥都聊,代表作《人间好玩》里他说:“人生就是要吃好、玩好,别的都不重要。”这话糙但实在,特像他的风格。他跟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名头够响,一辈子活得自由又多姿多彩。

蔡澜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直到2023年,82岁那年,家里出了大事。他老婆方琼文在家摔了一跤,他去扶的时候自己也摔了,骨盆骨断了,方琼文没熬过去,就这么走了。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身心都垮了一截。他在微博上写:“这场病拖得很长,心情也不好,请大家原谅。”从那以后,他不想再待在九龙仔那栋住了大半辈子的豪宅里,索性卖了房子,开始重新规划后半段人生。

卖房之后,蔡澜没留太多东西。他把收藏的书法、书、古董啥的都送了出去,财产也捐了,给流浪动物保护机构,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轻亲戚朋友,干脆利落。他只留了一块普洱茶饼,1980年在云南茶山买的,当年才8块钱。这块茶饼不值啥钱,但对他来说是老朋友,见证了他几十年的人生起伏。

收拾完这些,他搬进了香港瑰丽酒店,住进了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套房。那地方环境一流,窗外就是海景和香港岛的天际线。他雇了个八人团队——秘书、助理、护士、司机啥都有,24小时盯着他的生活。每天他穿着宽松衬衫,坐在阳台藤椅上抽烟,烟雾飘着,看着海发呆。下午睡一觉,醒了吃点酒店的叉烧包,晚上喝杯威士忌,刷刷微博、写写公众号,日子过得简单又自在。

蔡澜晚年有个标志性习惯——烟不离手。他抽了几十年的烟,早就戒不下来,也不打算戒。身体不好是事实,但他不怕,反倒觉得这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他说过:“为了快乐,牺牲点健康也没关系。”这话听着有点豁出去的味儿,但特符合他的性格。他不爱被病痛绑住,也不愿意活得小心翼翼,该抽就抽,该吃就吃,想干啥就干啥。

他在酒店的日子,节奏慢但不无聊。早上抽根烟看看海,下午吃点心,晚上写点东西,跟粉丝聊聊天。他公众号里常说:“人生苦短,吃好喝好最重要。”有人问他咋面对低谷,他回:“吃一顿好的,睡个懒觉,烦恼就少一半。”这话简单,但真有道理,粉丝都爱听。他还常提那块普洱茶饼,说这是他唯一留下的东西,“陪我走过太多岁月,比金银珠宝值钱”。这种对生活的态度,特能打动人。

“快乐等死”是他晚年的标签。他不怕死,也不想怕死。他接受采访时说过:“我活够了,所以不怕。”这话听着有点冷,但其实是种坦然。他觉得死是人生的一部分,没啥好悲悲切切的,活到83岁,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够本了。这种心态,不是谁都能有的。

蔡澜晚年最让人瞠目结舌的选择,是把上亿家产散了个干净。他不是小打小闹,是真金白银地捐,把豪宅卖了,钱分给了动物保护机构和亲戚朋友,收藏品也送给了文化机构和老伙计。他没留啥给自己,也没留给谁继承,就留了那块8块钱的普洱茶饼。

他为啥这么干?蔡澜自己说过:“钱是拿来花的,不是拿来存的。”他觉得财富的意义是让人活得开心、自由,不是攒着当负担。豪宅住着没意思,卖了换现金,能帮人就帮人,能花就花。他捐流浪动物保护机构,是因为他喜欢猫狗,觉得它们比人单纯;他给年轻亲戚钱,是看他们日子过得苦,想拉一把。这种做法不矫情,挺实在。

那块普洱茶饼是他唯一没舍得放手的东西。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有感情。他1980年在云南买的这块茶饼,跟着他几十年,喝过无数次,聊过无数天。他说过:“它比任何金银珠宝都珍贵。”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你想想,一个83岁的老头,啥都不要,就留个老物件陪着,挺有味道的。

蔡澜这辈子不缺钱,但他从不迷钱。他书里写过:“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决定活得有趣。”他散财不是为了名,而是真觉得钱没那么重要。比起堆一堆遗产给别人争,他更愿意自己处理干净,走得轻轻松松。

2025年6月25日,蔡澜在香港养和医院走了,83岁。他走得挺平静,没大张旗鼓。他的遗愿是不搞悼念仪式,遗体直接火化。助手杨傲在微博上发了讣告:“蔡先生希望不打扰亲友,安静离开。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这风格特像他,低调又干脆。

蔡澜没留啥钱,但他留下的东西比钱值钱。他拍的电影,像《龙兄虎弟》《一个好人》,到现在还是经典;他写的书,像《人间好玩》,让人看了想活得更痛快;他的美食评论,让人重新爱上吃饭这件小事。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跟金庸他们撑起了香港的文化黄金年代。他走了,这年代也算正式谢幕了。

他的影响不只在香港。亚洲各地都有他的粉丝,看他的文字学会了珍惜生活。他的YouTube频道“ChuaLam ColorfulWorld”里那些探店视频,现在还有人翻来看。他在《料理铁人》里点评的片段,日本观众还当宝。他的书法作品在马来西亚展出时被抢空,多才多艺这标签他担得起。

蔡澜的故事不是啥鸡汤,但真能让人想想。活一辈子,到底图啥?是钱多得花不完,还是活得痛快最重要?他用行动说了答案:人生就是要吃好、玩好,别的都不重要。他晚年烟不离手,快乐等死,把上亿家产送人,只留一块茶饼,这不是疯,是明白。

他告诉咱,财富不是越多越好,能用它换自由和开心才值。留东西给后人不如自己活得精彩,死的时候别拖泥带水。他这一生,从新加坡到香港,从电影到美食,活得像场大戏,最后散场时还那么有腔调。

蔡澜走了,但他的想法没走。每次你吃顿好的,或者停下来喘口气,想想他那句“吃好玩好”,也许就明白了点啥。他的故事不是教条,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提醒咱别忘了好好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娱乐   财产   阶段   生命   快乐   香港   人生   普洱茶   东西   美食   这话   晚年   电影   日本   家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