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政府又一次把“美国优先”演绎成“全球受难”。8月29日,美国突然宣布取消对800美元及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待遇。这一天,全世界寄往美国的小额包裹量暴跌81%,88家邮政运营商干脆停了对美业务。看似一纸行政令,背后却是对全球供应链的蓄意冲击,尤其是对依赖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这是一记重拳,打得他们眼冒金星。
过去几十年,美国自己是免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跨境电商兴起,中国制造小商品源源不断进入美国市场,形成了低价、便利、规模化的全球贸易新格局。美国人手里拎的那只十几美元的小包裹,看似不起眼,却撑起了无数中国小工厂、仓库和港口的生意。如今,特朗普一句“免税取消”,全球物流瞬间刹车,美国人用得最爽的快件服务,自己先断供。可笑的是,这种自断手脚的政策,还被包装成“保护本土产业”的正义旗号。
问题的实质在于,美国不是不清楚这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而是故意让全世界埋单。小额免税,原本是降低国际交易门槛的公共规则。现在美国说停就停,逻辑简单粗暴:别人发展太快,我不爽。尤其是中国跨境电商这几年在全球攻城略地,亚马逊卖家越来越多是中国人,TikTok电商也在美国掀起浪潮。特朗普政府看在眼里,慌在心里,就用税收大棒砸下去。这不是调整规则,而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加勒索。
受伤最重的不是巨头,而是全球小微企业。大公司还能绕路,设仓、走灰色通道,小企业却只能干瞪眼。一个中国小卖家靠几美元的耳机、配件撑起店铺,本就利润微薄,如今每件货都要算税,直接没法玩。欧美的买家也别高兴得太早,价格立刻上涨,购物体验一落千丈,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普通消费者。特朗普一边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实则让美国人自己买单,全球小企业陪葬。
万国邮联的动作值得注意。总部在瑞士的这家联合国专门机构,迅速上线了“到岸成本计算器”,允许各国邮政在寄件端直接帮客户算好关税并缴费。看似解围,其实也是无奈。美国作为规则的搅局者,逼得国际组织加班加点开发补丁。这个临时方案能不能恢复大规模寄递,还是个问号。关键在于,美国接不接招?如果美国继续加码,邮联的努力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这场冲击波揭示出一个冷酷现实:全球化的规则越来越被单边主义绑架。美国过去在WTO、在万国邮联里扮演的是规则制定者,现在干脆成了规则破坏者。别人遵守规则,美国就改规则;别人按规则玩,美国就撕掉规则。所谓“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在特朗普眼里就是一句口号,一旦损害本国利益,就立刻变脸。这种做派,与其说是经济政策,不如说是地缘武器。
未来走向如何?三个变量至关重要。第一,中国和其他出口大国能否联合应对,开发替代渠道,逼迫美国回到谈判桌。第二,美国消费者忍受高价多久?当买一根充电线要比过去多掏一倍价钱,舆论会不会倒戈?第三,全球电商平台会不会集体施压?亚马逊、eBay、速卖通都离不开跨境小包裹,美国这一刀同样砍在他们身上。若平台与卖家形成合力,美国单边操作能否持续,值得怀疑。
所以,美国这波操作看似狠辣,其实未必长久。全球市场不会因为一个行政令就停摆,中国制造的韧性也不会被一纸税单击碎。真正危险的是,美国习惯性地把规则当成武器,把制度当成私器。今天是小额包裹,明天可能是别的领域。谁都看得明白,美国的“优先”意味着别人的“次要”,美国的“伟大”意味着别人的“代价”。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但算盘珠子撞击声越来越刺耳。美国收紧税口,像极了一个试图筑墙自保的帝国,但这堵墙注定挡不住全球化的洪流。美国越是挥舞关税大棒,越暴露出它的焦虑和不安。全球化不是某个总统的“暂停键”能关掉的,市场的力量最终会反噬政策的盲动。特朗普想用一纸行政令重塑世界贸易秩序,不过是缘木求鱼。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