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美刚在华盛顿结束第四轮经贸谈判,握手还没捂热,美国就急不可耐地亮出“最后通牒”。
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公开喊话:要么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要么美国就禁止中国航班入境。
简单粗暴,赤裸上阵。
《金融时报》干脆给这场操作定了性,称之为“资源勒索的现代范本”。
稀土,这种听起来像“土疙瘩”的战略资源,突然成了中美博弈桌上的王牌,也成了新冷战逻辑下的风暴眼。
穆勒纳尔的“禁飞威胁”,听起来像是强势出击,实则是虚张声势。
美国交通部的统计摆在那儿:中美航班恢复还不到疫情前的一半,每周119班都不到,真要断航,首当其冲受伤的,是美国的航空公司和旅游业。
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早就算过账,一旦实施禁飞,美国航空业年收入至少蒸发100亿美元,连带着波音的订单也会跟着缩水,这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
那么,美方为何要把“稀土”这张牌打得如此冒进?
说白了,慌了。
稀土是制造F-35战机、雷达系统、导弹制导器的必需元素,而美国有80%的稀土靠中国进口。
更扎心的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只能采矿,没法提纯,提纯还得绕一圈送到中国做。
美国国防部自己的报告都写得明明白白:F-35战机的稀土供应有87%来自中国。
这哪是战略自主,简直是捏着命门。
曾经,特朗普政府试图把澳大利亚、加拿大拉进稀土联盟,建替代供应链。
听上去挺有章法,但现实是一地鸡毛。
加拿大的NARVA公司2025年上半年因设备故障,产能掉了18%。
澳洲项目进度拖拖拉拉,几年过去,产量还不够给特斯拉配个车钥匙。
美国政客嘴上说的是“国家安全”,背后打的是政治算盘。
共和党议员一边推动稀土法案,一边在国内拉选票,但美国商会早就警告过:对中国稀土加200%关税,新能源产业成本飙30%,特斯拉、通用首当其冲。
《华尔街日报》评论得直白:“这不是政策,是表演。”
面对美国的高压,中国没有吵闹,也没摔桌子,而是玩了一套“精准打击+技术加码”的组合拳,让对方吃了哑巴亏。
自2024年起,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行出口许可制度,2025年第一季度,对美出口量暴跌了58.5%。
这可不是数字游戏,直接导致通用汽车减产3万辆,工厂开不了工,工人吃不上饭。
与此同时,中国对菲律宾的稀土出口激增了7倍,明摆着告诉世界:出口不是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谁讲规矩就合作,谁耍赖就暂停。
更硬核的是技术门槛。
中国掌握92%的稀土分离专利,靠的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绝活。
徐光宪院士研发的“串级萃取法”不仅提纯效率高,成本还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你要是想靠砸钱追赶,面对的将是环保诉讼、技术封锁和资金缺口的三重夹击。
看看日本住友金属的例子就知道了。
他们原本在印度准备建稀土精炼厂,计划挺宏大,但环保审查一拖再拖,项目直接延期两年。
欧盟那边也想自给自足,搞了个“关键原材料法案”,结果资金缺口高达43亿欧元,连启动资金都没凑齐。
中国的反制还不止稀土。
商务部把镓和锗的出口也一块收紧了,这两种材料是芯片制造的关键原料。
2025年以来,这两种金属全球价格暴涨了60%,美国半导体产业库存告急。
外交部的态度也很明确:谁打压我们,我们就对等还击。简单直接,没得商量。
稀土只是导火索,背后是中美对全球资源主权和产业链控制权的深度博弈。
这场博弈,不只是中国和美国的事,而是全世界都被卷进来的游戏。
看看全球的动静就知道了。
印度宣布限制镍矿出口,刚果(金)暂停钴矿拍卖。
《经济学人》统计,全球83%的关键矿产出口国正在重新收回资源控制权。
各国都在学中国那一套:资源不能白白卖,要换技术、换话语权、换产业链位置。
美国当然不甘心,推出了新版《矿产法案》,大撒币补贴企业自建供应链。
但问题是,美国本土开矿成本是中国的5倍,而且一堆环保组织天天告你,项目刚动工就陷入诉讼泥潭。
你想自力更生,结果变成自缚手脚。
如果这场稀土战持续升级,代价是谁都吃不消的。
美国军工企业订单可能蒸发2000亿美元,中国新能源出口也将被波及。
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警告称,全球稀土供应链断裂可能导致全球GDP增速下滑0.7%,冲击甚至超过疫情。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缓和的空间。
欧盟提议建立一个稀土交易的多边机制,沙特主权基金也放出风声,要投100亿美元建一个中立稀土交易所。
但美国拒绝加入,坚持“美国优先”,把合作之门又反锁了一把。
这场资源战,说到底是规则战。
谁能制定规则,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占得先机。
中国靠产业链优势,把资源变成了影响力,把供应链变成了护城河。
美国想靠政治压力换来资源通道,却暴露了自身的“产业空心化”。
《金融时报》说得不无道理:“21世纪的战争没有硝烟,只有谁控制了稀土,谁就控制了未来。”
这场交锋,不只是关于“要不要交出稀土”,而是关于“谁来决定未来”。
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资源不是被动的筹码,而是主动的杠杆。
而美国的这记“最后通牒”,更像是战略焦虑下的临时起意。
博弈还在继续,但局势已经变了。
谁能稳住牌局,谁就能在动荡中掌握主动。
未来的产业格局,不在于谁喊得响,而在于谁撑得久。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