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故事!谢谢支持!
家住西城的陈阿姨,68岁,退休三年。每天饭后准时扎着花围巾走进小区公园,一圈一圈地散步,看起来精神极了,可最近她女儿却有点担心。原来,阿姨最近膝盖有点不舒服,偶尔晚上还觉得脚底有胀麻。亲戚朋友劝她:年纪大了,不能再散步了,越走腿越废。可陈阿姨又舍不得,每天出门聊聊天、动动腿,似乎比坐家里有意思。
这么多人到了65岁还保持散步的习惯,是真的对身体好,还是风险大?在这些小细节上,到底该坚持,还是该停下?其实,关于65岁以后散步的争议,医生有话要说。不少老人忽略1个细节,后果比你想象得多,可能正是你忽视的第3点。
今天,咱们就聊清楚:经常散步,65岁以后身体到底变好还是添麻烦?哪几件事做对,散步变成年纪大的人养生宝藏?看完你绝对不会再被误区误导。
在大多数人心里,散步就是最简单的锻炼。其实,65岁以上的人,散步的益处远不止活动筋骨。
国内外多份权威研究都提醒,每天坚持散步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降低。比如一项发表于《循环》的调查,纳入20152名平均年龄63.2岁的志愿者,6年随访后发现,坚持走路的人,心血管风险会明显下降,尤其是上了年纪以后,效果更显著。
不仅如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也发现,每天快走1小时,大肠癌风险下降接近一半。有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体能差,其实恰好相反,老年人增加“适度”活动量,对身体的提升幅度更明显。
除了这些“远期”好处,经常散步还帮助大脑延缓老化,睡眠变得更加香,焦虑不容易缠身。《JAMA Psychiatry》的研究显示,每周累计2.5小时散步型锻炼的人,抑郁风险降低了25%。每天6000-7500步,适合大多数老年朋友,身体能真正从“懒”状态里走出来。
如果还在纠结要不要动起来,不如看看身体会有哪5个实实在在的变化。
缓解心血管病风险
坚持散步,能够让下肢静脉血回流更顺畅,心肺功能提升,血管“水管”不容易堵,也不容易因为一动就喘。研究数据显示,65岁以后只需要每天6000步,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明显降低,没必要拼命刷步数。
癌症发生几率降低
权威医学期刊数据显示,坚持每天1小时快走,大肠癌发病率能下降约50%。活动量跟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密切,对于年纪大的朋友,难得的“简单防癌法”。
情绪稳定,睡眠改善
不少老人睡不着觉,越睡越焦虑。散步能促进大脑释放“愉悦因子”多巴胺和内啡肽,情绪容易变平稳。相关研究发现,每周只要2.5小时快走,抑郁风险就能下降四分之一,人更好哄、笑容多,家人也更省心。
记忆力慢慢变好
有科研团队跟踪1.6万人,年龄覆盖40-79岁,发现每天坚持走路,每分钟达到112步,半小时下来,老年痴呆风险还能降。规律运动让大脑血流更好,想事不容易忘,日常交流都变得更自信。
血糖、血脂同步下降,三高人群同样受益
散步还会让身体变得更“省糖”,能量消耗起来,每多走1000步,糖尿病发生几率下降6%。已有糖尿病、血脂偏高的人,坚持慢走,药物剂量说不定也能逐步下降。
不过,好处虽多,细节同样决定成败。65岁以后,有4点万万别掉以轻心。
步数、步速不要贪多,舒服就好
很多人喜欢和朋友比“刷步数”,其实老年人每天4000-7500步,微微出汗但不累为宜。感觉有点喘、肌肉发紧,就是过量。步速别追求快,能正常说话又不气喘最佳。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散步前后最好测个脉搏或血压,保障安全。
避开危险地段,选对散步场地
别在马路水泥或柏油路散步,硬地面对膝关节、脚踝都有加倍冲击。《柳叶刀》研究特意提示,公园、操场、塑胶跑道、林荫小道都是更好选择,低反作用力,空气也干净。
散步姿势端正,别“小跑弯腰”
很多人容易忽视姿势:一定要抬头挺胸、眼睛直视前方、腹部微收。手自然摆动,这样能帮身体力学更均衡,减少膝踝慢性损伤。年纪越大,关节退化越快,姿势越要纠正。颈背、膝盖有疼痛时先休息,暂缓运动。
时间和强度量力而行,下午效果更好
早晚高峰空气不新鲜,尤其清晨植物呼出二氧化碳,建议每天下午4点到傍晚7点散步,这时空气清新、气温适宜,肌肉活跃,风险少。散步时随身带手机、身份证,遇到突发状况能及时求助。多说一句,如果长期伴有头晕眼花、腿软乏力、心率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不要硬撑。
选一双合脚软底轻便鞋
鞋底软一点,脚面包裹完整,没有勒感。走到一半不磨脚、不打滑,才算达标。市场上标注“防滑、减震”的老年健步鞋,很多人穿起来舒服也安全。
随身携带小水壶,分段式补水
运动前后轻松喝几口温水,避免脱水和体力骤降。有基础疾病的人,运动前和运动中都适当喝。
有慢病管理需求的老人,安排家人陪同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炎这类慢性病人,建议家人陪着一起走,随时关注老人状态。有条件的可以随身带心电仪或测压表,异常随时记录。
健康其实藏在每天的小事里。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长寿习惯,只要方法得当,65岁以后依然能享受它带来的身体和心理改变。注意细节,动起来吧,别让错误的“刷步数”和“场地随便”毁了你的健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每一天都能轻松一点。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南》中华医学会,2022
3.《经常走路和很少走路的人,6年后,心脏和血管有啥区别?》华西医学时间.2023-02-04
4.《走路有5大好处,最后这一个所有人都想拥有!》中国医学论坛报
5.《健步走是最好的运动之一,但很多人没走对!一定要做好这五点》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6.《JAMA Neurology运动型干预与癌症多中心研究》2022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