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增6000亿!富士康“不喂饭”了,甩卖美国工厂回归中国

2025年8月,富士康以3.75亿美元的价格,将曾寄予厚望的俄亥俄州电动汽车工厂,卖给了一家刚刚成立12天的神秘公司“Crescent Dune LLC”。

这座曾计划成为“北美最重要电动车基地”的工厂,最终落魄,令人唏嘘。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

富士康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股价在短短4个月内暴涨超过250%,市值飙升6000亿人民币,一度触及9000亿大关,稳坐A股“科技一哥”的宝座。

深圳、天津、贵阳的AI服务器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来自微软、Meta的订单接到手软。

一边是美国的“大溃败”,一边是中国的“大回归”。

这冰火两重天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调整,更是一场关于全球制造业逻辑的深刻变革。

曾几何时,其创始人郭台铭“给大陆赏饭吃”的言论犹在耳边,如今看来,现实给出了最讽刺也最清醒的回答: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破碎海外梦

富士康的美国故事,开始于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秀。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站台,向富士康承诺投资100亿美元,并在威斯康星州提供足以支撑1.3万个就业岗位的液晶面板厂项目。

这看似是个很大的福利,可事实却没有那么美好。

承诺的百亿投资,最终只兑现了约十分之一;1.3万个工作岗位,落实的不足1500个。

原本规划的全球顶尖10.5代生产线,先是降级为6代线,最后干脆没了下文,空旷的厂房里一度考虑养鱼、做冰淇淋来维持运营。

可是,威斯康星的失败,并没有让郭台铭停下“美国梦”的脚步。

2022年,富士康又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斥资2.3亿美元收购了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的旧工厂,试图复制其在电子代工领域的辉煌,为Lordstown、Fisker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代工。

这一次,富士康败得更彻底,只不过它没有输在自己手里,而是输在了脆弱的“合作伙伴”身上。

从2023年到2024年,Lordstown、IndiEV、Fisker这三家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宣告破产。

富士康的“造车代工”大计,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最终,这座工厂被打包卖给了一家背景神秘的新公司,为这场美国冒险画上了句号。

在美国市场撞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富士康寄予厚望的“中国+1”战略,在印度和越南也同样步履维艰。

在印度,问题出在“品控”上。

据报道,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良品率仅有50%左右,与郑州工厂95%以上的良品率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越南,挑战则来自“基础设施”和“供应链”。

工厂三天两头停电,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

更致命的是,越南本土产业链极不完善,约80%的生产零件需要从中国进口,高昂的物流成本完全抵消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这些海外市场的挫折,让富士康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制造业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把厂房和生产线搬过去那么简单,一个国家高效稳定的全产业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在中国看似理所当然的优势,在其他地方都是难以复制。

回归与重生

当海外扩张的道路越走越窄,富士康终于做出了最关键的战略抉择:重心回归中国,并全力押注下一个时代风口——AI。

从2024年开始,富士康的转型全面提速。

它不再执着于前景不明的电动汽车,而是将所有资源集中于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业务。

在深圳、天津、贵阳三大园区,富士康一口气新增了6条AI服务器生产线,将总产能提升至百万台以上。

此外,富士康还准备扎根中原腹地,宣布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郑州建设全新的全球事业总部,定位为未来十年产业升级的“大脑”,涵盖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功能。

这一系列动作的核心,是与全球AI芯片霸主英伟达的深度绑定。

富士康成为了英伟达在中国唯一能够生产H100、H800乃至最新GB200全系列AI服务器的代工厂,独家包揽了其高端AI服务器代工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了惊人的40%。

凭借自身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富士康在中国这片熟悉的土壤上,迅速成为了连接上游芯片巨头(英伟达)和下游云服务客户(微软、Meta)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

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奖励了富士康的清醒与果断。

短短4个月,工业富联(FII)市值暴增6000亿,市盈率从15倍翻倍至35倍。

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AI服务器营收暴涨60%,云计算收入增长50%,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强引擎。

富士康的这场“回归”,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的商业成败,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图景。

它宣告了“成本为王”时代的终结,单纯追求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全球化1.0模式已经行不通,一个国家完整、高效、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才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壁垒。中国用三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被取代。

同时它也证明了企业的命运必须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富士康果断放弃了不切实际的造车梦,抓住了AI服务器这个确定性最高的增长点,才得以实现华丽转身。

全球化布局,不能只看地图上的成本洼地和政客的口头承诺,更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郭台铭曾以为可以“赏饭吃” ,但现实证明,是大陆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工程师红利和稳定的发展环境,成就了富士康的代工帝国,并最终在其转型的关键时刻,再次提供了最坚实的臂膀。

从“出走”到“回归”,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幻梦到AI服务器产线的轰鸣,富士康的故事,是一个商人的现实抉择,更是一个时代的必然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财经   美国   市值   中国   工厂   代工   服务器   俄亥俄州   英伟   越南   全球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