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知道是这种后果,她说出那三个字的时候绝对不会轻松”
明星的言行,在聚光灯下,总是容易被放大。
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
赵丽颖这次,算是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连央视都出来说话了。
这在娱乐圈里,可不多见。据说,是一夜之间,冒出了十八个和她相关的热搜。这阵仗,确实不小。
此前赵丽颖因为“恋情后首露面”一事登上热搜,本人不仅没有借此回应,反而带词条发微博“蹭热度”,这“已读不回”的态度引起网友争议。
随后“赵丽颖这算官宣恋情吗”上了热搜,赵丽颖又带话题发文飙脏话,引得网友反感升级,公众人物公开发布脏话内容,影响恶劣,呼吁平台应该处罚禁言。
而赵丽颖至今对于飙脏话事件没有任何回应,还正常发布剧宣和代言,看起来没有受到影响。但过隔了一天之后,赵丽颖本人发布的三条相关微博全都被删除了。
赵丽颖这次怒怼新浪,无疑是不满平台炒作其恋情。她的3条微博也是根据新浪给出的热搜词条而波动着,你说我“恋情曝光后首亮相”,我就骂你“渣浪”;
你反击“这算官宣恋情吗”,我就飙脏话;你说“赵丽颖回应”,我的态度也就平和了......
对于这波操作,众人也是意见不一。
知名策划人谭飞称赵丽颖的操作“挺有内娱活人味的”,似乎是在夸赵丽颖真性情。还有人拿出刘烨上个月类似的发言表示夸过刘烨真性情的人就不能骂赵丽颖了。
至于粉丝更是猛夸赵丽颖“女王发言”,奉她为“敢说敢言的爽直偶像”。
可惜的是,更多人还是认为赵丽颖的发言不妥。作为公众人物带头飙脏话一来不体面,二来影响不好,更重要的是大家不理解赵丽颖这么回应的意义何在?
此次“算你mei”事件 事态是否严重,央视已经给出定论。
继赵丽颖连发三条微博之后,央视在凌晨发文:
“请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短短16字,句句不提赵丽颖,句句内涵赵丽颖。
评论区的网友也都心知肚明,此言到底指向谁。
官方媒体的这一“表态”,无疑给这场本就热闹的讨论添了一把更复杂的火,它微博底下,也瞬间变成了关于演员职业道德、公众人物责任甚至语言暴力界限的大型辩论赛。
行业内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以往哪个明星要是摊上点事儿,总会有三五好友出来站队力挺,或者帮忙澄清几句。可这次赵丽颖的风波里,娱乐圈里那叫一个安静,几乎没人公开吱声,连以往合作多次的编剧都保持了沉默。
大多数商业合作品牌方也出奇地一致,集体选择了“静音模式”,不像以前那样火急火燎地启动解约或者赶紧撇清关系,只有少数几个微商品牌借机蹭了波热度搞营销。
这种集体沉默,到底是大家觉得这事儿太复杂,想再等等看呢,还是舍不得流量明星背后那巨大的商业蛋糕?
不过,资本市场的鼻子总是最灵的。有圈内消息透出来,说至少有三个高端奢侈品牌的代言洽谈,因为这事儿黄了,品牌方觉得她这形象“太难控制”,风险有点大。
雪崩来临时,谁都逃不了牵连,哪怕是一片飘落的雪花。
前些年,微博的氛围可没这般糟糕,很多明星都能把这当成自己的朋友圈随意分享。
当时的大家都是开心的不开心的一股脑都往外发,不过赵丽颖那会儿已经忍不住开口骂人了。
翻一翻赵丽颖之前的微博,评论区里简直是满满的脏话,大家要么问候,要么辱骂,真是热闹得很。
真想不到这是她会说的话。
谁能想到她长得那么甜美,嘴里却说出这么直接的话来呢。
这已经不算是反击了,而是很明显的侮辱。
特别是当赵丽颖被认错成杨幂时,她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她的不满。
她没对认错的人发火,反而把无辜的杨幂也拖了进去。
这和当年杨幂被认错时的态度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这场闹剧扯下娱乐圈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明星塌房成为家常便饭,观众终于意识到“经得起官媒盖章的才是真金”。
有媒体统计,赵丽颖近五年参演作品豆瓣均分7.2,而靠炒CP起家的某顶流主演剧集评分从未破5。更微妙的是,某平台连夜撤下三部“流量+IP”烂剧,换成《在人间》的重磅推荐位。
粉丝整理出惊人数据:赵丽颖合作过的老戏骨中,有六位公开表示“想认她当干女儿”,这待遇在85花中独一份。
黑红也是红?当争议成了新的关注密码
说来也怪,这场看上去负面缠身的大风波,反倒在某种程度上给赵丽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甜头”。
她的新剧《在人间》,因为这事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预约观看人数直接打破了平台记录,剧组官微光靠发几张日常剧照,就能轻轻松松地挂在热搜上。她个人的微博粉丝数量,在短短半个月里,嗖嗖地涨了几十万。
更离谱的是,“缅甸旅游”的搜索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连她代言的某款矿泉水销量都悄悄地往上提了一截。至于那句掀起轩然大波的“算你M/算你妹”,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演变成了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成了年轻人口中的时髦梗。
有好事者统计,赵丽颖过去五年因“怼人”上热搜的次数,超过了作品本身。过往“黑历史”片段合集,播放量惊人。
这让人思考,争议是否已成另类流量密码?公众人物的情绪宣泄,不论对错,似乎都能迅速转化为网络关注和流量。
这场由“三个字”掀起的滔天巨浪,接下来会怎么发展,赵丽颖又打算怎么收拾这一地鸡毛,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和超级放大镜底下,明星的每一次开口,每一个选择,都在被公众、资本和媒体共同塑造着,并且最终会反过来作用到他们自己身上。
喧嚣过后,留下的究竟是“真性情”的独特标签,还是“失控者”的负面烙印?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也许,在下一个热浪席卷而来时,一切早已被淡淡遗忘。
公众人物的言行,天然带有放大效应,他们享受着镁光灯带来的红利,也必然要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包括如何恰当使用影响力,如何理性表达观点。
毕竟处在公众人物这个位置,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格外注意,不然就会演变成反面典型。
“赵小刀”的标签,并非第一次贴在赵丽颖身上。从早年用“劈叉”图回应怀孕质疑,到暗讽平台限流,再到工作室亲自下场质疑平台机制,她的行事风格,确实与多数女星选择的“冷处理”大相径庭。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成就了她的独特,也让她屡屡陷入争议。
更新时间:2025-05-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