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37年7月底,年逾六旬的张伯苓应邀出席庐山会议,此时他一辈子的心血——南开系列学校正遭受着灭顶之灾。
日军机的连番轰炸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小学两天内变成了废墟,可恶的日本人又放了一把大火,似乎要将南开精神也焚烧殆尽。
等远在南京的张伯苓收到消息时,为时已晚。
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度过漫长的一夜,张伯苓第二天露面接受记者采访,众人观察他神色如常。
被日军炸毁前的南开大学校园
但平静的张伯苓却说了几句炸响中国人的话:
“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这一年,他送走了南开,也送走了年仅26岁就以身殉国的亲儿子。
后来南开重建,可这样一位大师,晚年想进南开大学却被拒之门外……
出生在晚清旧社会,张伯苓有一腔报国之心,所以他在16岁的1892年赴天津进入当时最洋气的北洋水师大学堂学习。
学习武义是他从小定下的目标,但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放弃了志向。
1898年,作为一名实习生,张伯苓有幸登上“通济舰”赴刘公岛执行公务,原本的兴奋和骄傲之情,在看到两名站在一起的英国和中国士兵后荡然无存。
英国士兵长得高大魁梧,穿着干净体面的衣服,脸上透着傲慢,那是对中国士兵的轻视。
中国士兵形象不佳,首先体现在服装上,他穿着破旧的清军样式的衣服,胸前写着一个大大的“勇”字,但这个字越突出,就越具有讽刺意味。
因为他面色憔悴,双肩高耸,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士兵,反倒是鸦片的吸食者。
这一幕深深地刺激着张伯苓,他觉得一个人的强大无法改变中国,当下的社会需要的是全体中国人的改变。
“改造我们的中国人”的念头,扎根在他的心底。
同一年,他弃武从文,跟天津一位叫严修的先生,开始钻研教育,创办南开学校。
入学的第一课,张伯苓永远讲的是爱国主义。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他振聋发聩的三问,将爱国的种子种在了每一位学子心中。
除了秉持着将“爱国主义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张伯苓还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南开勇敢尝试。
他的很多办学理念,已经在现代学校普遍使用,但在当时他备受社会质疑。
1950年10月17日是南开校庆的日子,74岁的张伯苓一大早就起床,在屋子里收拾自己。
时间一到,他拿着伞准备出门,心里思索着当天要跟学子们说的话,完全没有注意到儿子张锡祚的欲言又止。
在张伯苓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张锡祚终于下定决心拦住父亲:“天气阴沉是下雨的征兆,您还是别去了”。
儿子说得含蓄,张伯苓还是听出了他的潜台词——不被欢迎之人最好别去。
74岁高龄的张伯苓精神状态上尚佳,但张锡祚望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却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那么,张伯苓为何不被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和南开小学从1927年开始,都采用学校老师自编的教材;
在课程安排上,除了英文课,其他课堂老师一律中国教学,其他课堂包括体育课。
为了让学生相信锻炼有好处,并坚持锻炼,他跟学生一起踢球、跑步、跳远。
1926年10月17日,南开女中校舍落成典礼
在张伯苓的坚持下,奥运的观念被引入中国。
中国强,在于爱国思想坚定、身体素质过硬、本领高超,可是张伯苓的思想观念太过超前,当时社会普遍认为上学就是学习文化课,搞体育锻炼是不务正业,连带着他的风评也变差。
不过,他得到了蒋介石的欣赏。
哪怕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蒋介石也派人前去要求张伯苓。
迫于形势的变化,1948年张伯苓成为了国民党任命的考试院院长,这也成为他心中的一道伤疤。
各方面的原因下,张伯苓最终没能参加1950年的南开大学校庆。
他的付出还有人记得吗?
南开是在战火的洗礼中建立起来的,因时局动荡,南开出现过多次意外。
除了被日军炸毁的那一次,张伯苓最头疼的就是钱的问题。
没有钱寸步难行,老师的薪水没办法发,学校难以扩建,所以不迂腐的张伯苓经常跑门路,出入而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
外人嘲笑他请求富商捐款时像乞丐,张伯苓说:
“我并非乞丐,也不觉得难堪,为兴办教育而化缘值得。”
为了家国变得更好,张伯苓还将四子张锡祜送上战场。
中央航空学校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才,也是牺牲率最高的学校。
淞沪会战前夕,刚刚订过婚的张锡祜接到上级整装待发的命令,他辞别未婚妻、父亲,留下诀别信。
“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于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
此去一别,竟是最后一面,1937年张锡祜以身殉国,时年26岁。
收到儿子殉国的消息,张伯苓说:
“既然把生命献给了国家,求仁得仁,又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曾经的南开走出了周总理、梅贻琦等革命家、学者,现在的南开是中国顶流高校之一,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学子。
让南开变得更好,让国人变得自尊、自立、自强就是张伯苓的初衷,他所求的仁德已经实现了,没能参加南开校庆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1951年张伯苓去世,在夹克里找到6.7元,他将心血都放在了南开上。
张伯苓可以不介意,我们却应该学会感恩。
参考消息:
领导文萃:2022-09-10: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央视新闻:2024-09-18: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你们讨厌得好!你们下次还要这么讨厌!”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