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已矣,过不去,折磨的终究是自己。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在网约车上听到的故事,它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力量。
那是一个春末的傍晚,李师傅接到一个特别的订单。乘客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目的地是城郊的一所老房子。
她一上车,就带着一种决绝的平静。车程很长,在漫长的沉默后,她忽然开口:“师傅,我去卖了我从小长大的老房子。”
李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轻声问:“舍不得吧?”
“何止是舍不得。”女士苦笑一下,“那房子里有我爸打我妈妈的记忆,有他们离婚时摔碎碗碟的碎片声,也有我妈带着我搬走时,在门口抱着我哭的眼泪。这三十多年,我恨透了那个地方,但又像被它拴着,每年都忍不住要回去看两眼,把自己扎得遍体鳞伤。”
她说,每次回到老房子,往事就像潮水般涌来,她仿佛还是那个躲在门后瑟瑟发抖的小女孩。这份沉重的“过去”,让她在之后的感情里敏感多疑,让她无法真正快乐。
“那你为什么现在决定卖了它?”李师傅问。
女士看向窗外飞逝的景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口气里,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因为我终于明白了,我跟这间老房子过不去的三十年,其实是在跟‘过去’的自己较劲。 房子没有错,错的是我允许那些记忆,像钉子一样把我钉在了原地。”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坚定而清朗:“过去不会改变,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能背着这么重的壳走下去。”
车到了。她下车,没有回头,径直走向等待的中介。李师傅知道,她走向的不是一桩交易的完成,而是一场对自己的盛大和解。
我们很多人不也如此吗?
心里或许也有一所“老房子”:可能是失败恋情里的一句伤人的话,可能是职场失意时的一个嘲讽的眼神,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一道隐形的伤疤。我们反复回去“观看”,不断强化那份痛苦,用“过去”的砖石,为自己砌起了一座囚禁当下的牢笼。
但您看,“过去”是一个说辞,而“过不去”是一种选择。
哲学家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当我们执意将意义之网编织在痛苦的往事上,我们的人生便只能承受其重。
与往事和解,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不是忘记过去,而是明白它只是你生命长卷中的一个笔触,而非全部底色。当你不再与往事纠缠,你便收回了书写未来的笔。
真正的强大,不是紧握不放,而是有勇气说:“你存在过,但从此,与我再无瓜葛。”
那么,您呢?您是否也有一座想要放手的“老房子”?在评论区留下一个你决定释怀的瞬间吧,每一个放下的故事,都是一次通往自由的远征。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