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

7月,南京六合区至主城区,有一辆特殊的公交车在路上奔走。

它不载乘客,却高挂503路的公交标识,车内装满了农特产品、生鲜食品,每天下午15:30分,准时向南京城区开去。

没错,这辆公交车没有载人,而是干起了快递、物流的行当。

那么问题来了,好端端的公交车不去运人,也不在闲暇时间歇着,怎么专门当起“快递员”了呢?

公交车

线路消失的速度,比乘客转身更快

广州的公交砍线潮来得猝不及防。

7月8日,公交集团一口气取消19条线路,涉及白云、番禺等人口密集区。

然而仅仅过了10天,就又有5条线路加入停运名单,其中运营了23年的夜7路曾是夜班工人的生命线。

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有些线路日均客流不足50人,跑一趟亏一趟,实在撑不住了。

报道

北京的情况同样严峻。

2024年末,其公交运营线路从1285条缩减至1261条,24条线路悄然退出。

家住昌平区的一位市民发现,常坐的889路支线没了,现在要多转两趟车,通勤时间从40分钟变成1小时10分。

小地方的公交更是说停就停。

报道

2023年2月,河北保定因财政补贴断供,10余条线路集体停运,郊区居民不得不骑着电动车往返30公里进城。

湖南耒阳的公交司机老李记得,公司最后一次发工资是2024年9月,后来让我们自己先垫油钱,说等补贴下来再补,可到现在一分没见着。

曾经早晚高峰车门要靠乘客推才能关上的热闹,如今成了空车跑全程的冷清。

2022年全国公交客运量仅为2014年高峰时的一半,不少站点成了摆设,半天没一个人上下车。

曾经的出行命脉,如今在亏损泥潭里越陷越深。

公交车

三重压力下,公交行业的生存围剿

公交的式微,从来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当多种压力同时袭来,这个行业被一步步逼到了墙角。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2.9亿辆,平均每4人就有1辆。

在郑州金水区,以前挤公交40分钟,现在开车25分钟,下雨下雪也不用遭罪,每月油钱比打车便宜多了。

而网约车和电动车的夹击更让公交雪上加霜。

手机点一点就能叫到车的便捷,让年轻人越来越少等公交,而续航超50公里的电动车,完美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

电动车

在杭州萧山区,有消息称,2024年选择电动车通勤的居民比2019年增长了3倍,从家到地铁站1公里路,骑电动车3分钟,等公交至少10分钟。

财政补贴的退潮则抽走了公交的救命钱。

西安财政局2024年报告显示,该市公交补贴较2023年减少15%,教育、医疗的刚性支出压得紧,只能先保更急的。

更糟的是部分小城,直接取消了公交补贴。

公交停运

2024年10月,湖北某县级市因补贴断供,全城公交停运3天,最后靠紧急拨款才恢复部分线路。

成本的狂飙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4年国内公交单位里程成本达5.7元,票款收入却仅3.2元,每跑1公里就亏2.5元。

某中部城市公交公司测算,人工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60%,司机月薪从2019年的4000元涨到现在的6500元,还招不到人。

新能源公交车虽环保,但单辆车售价超80万元,电池5年一换,又是一笔巨额开销。

三重压力之下,公交公司的停运危机早已不是偶然。

报道

绝境中的创新,公交不只是拉人的车

面对生存危机,不少城市的公交公司开始跳出只载客的思维定式,在跨界创新中寻找活路。

其中,南京的公交+快递模式堪称典范。

2025年7月,南京公交与本地物流企业合作,利用60条线路的夜间闲置车辆带货。

从六合区寄往主城区的生鲜,以前要第二天到,现在2.5小时就能送达。

有网友算了笔账,每条线路每晚能拉300件快递,每月能为公司多赚30多万,够发10个司机的工资了。

郑州公交

郑州则盯上了闲置场地。

公交集团有38处老旧修理车间,平时利用率不足30%,2024年与顺丰合作改造成快递分拣点。

其中佛岗站改造后,每天能分拣1.2万件快递,离居民区近,快递员取件后10分钟就能送到家,比以前节省一半时间,顺丰区域负责人说。

对公交公司而言,闲置场地每月能收5万元租金,还解决了场地维护费。

南昌的场景创新更让人眼前一亮。

2024年推出的婚庆公交,用红色绸缎装饰车身,车内摆上鲜花和气球,成了新人接亲的新选择。

一辆车能装30个亲友,比10辆婚车还热闹,价格才是婚车的三分之一,已用公交接亲的李女士说。

目前南昌已有近500对新人下单,公交公司还联动景区推出文旅专线,把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景点串起来,周末上座率超90%。

这些尝试证明,公交的价值不止于载客,盘活闲置资源就能找到新出路。

公交车

公交不会消失,但必须换种活法

有人担心,公交会像传呼机一样被时代淘汰。

但现实是,它承载着太多刚需,不可能真正消失。

在广州越秀区,一位大爷每天要坐3路公交去公园下棋,地铁要爬楼梯,打车太贵,公交一块钱就能到,离不了。

在偏远乡镇,公交更是唯一的出行工具。

湖南耒阳大市镇,学生们每周靠镇际公交往返学校,要是这班车停了,就得家长骑摩托送,下雨天人都淋透了。

这些依赖公交的群体,决定了它必须存在,但公交必须换种活法。

信源:南方周末 2025年7月20日关于““白天拉客,晚上拉货”:城市公交自救”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从挤不上的公交到怕消失的公交,这个行业的变迁,藏着城市发展的密码。

它曾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见证者,载着无数人奔向新生活。

如今,它又成了交通升级的阵痛样本,在多元出行方式的冲击下寻找新定位。

下次坐公交时,不妨多留意它的变化,或许是车身上印着本地特产的广告,或许是司机师傅在播报站点时顺带推荐了周边美食。

这些细微的改变,都是这个行业在努力活下去的证明,而一个城市的温度,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放弃的努力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财经   公交车   艰难   全国   公交   线路   电动车   快递   南京   耒阳   公司   郑州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