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直至世纪末的美国,经济不断增长,工业化全面提速,制造业份额不断上升,GDP也在一路飙升。这三十年(始于南北战争结束,持续至世纪末),也被历史学者称为“镀金时代”。
但“镀金”绝非“黄金”,表面的繁荣下,垄断资本无序扩张带来了贫富分化、政治腐败等尖锐社会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分化
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美国从农业国加速转向工业国。东部铁路、钢铁、石油等行业蓬勃发展,工业资本积累飞快,经济增势明显。但问题也不小,尤其是地区利益和阶层矛盾,已经开始发酵。
东部是制造业基地,想保住市场份额,于是支持高关税。中西部靠农业和原材料过日子,见不得进口货冲击,就想用关税保护本地农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分化
共和党内部早就分裂,一派拼命护着工业,另一派盯着农产品关税。民主党内部分歧同样明显:北部代表工业利益抵制降关税,南部代表农业希望广泛减税。
不过1901-1909年共和党全面掌权,政府预算盈余,因此贸易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整体维持现状。
20世纪初,美国出现明显通胀,1900至191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近20%。这是全球金矿开采增加引发的金本位通胀,所有金本位国家均受影响,关税并非主因。
但对民众而言:消费品价格往上走,工资涨幅赶不上支出。尤其是像糖、衣服这种生活必需品,舆论自然将矛头指向了高关税。并且1894年和1897年上调糖税后,价格立即飙升。因此“高关税推高生活成本”的说法逐渐深入人心。
这段时间,美国也发生了一波大合并。美国工业合并在1896年已启动,1899年达巅峰,1903年平息。1897年《丁利关税法案》的出台加高了进口税率,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但由于法案与兼并潮的先后关系,让民众误解认为“高关税助长了垄断”。
1890年出台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原本是为了限制企业之间的价格联盟和市场控制行为。但由于法院认定联盟违法,而“合并”不在限制范围内。这反而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形成垄断,规避法律约束。
在民众压力下,19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塔夫脱提出关税新标准:关税应等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差额。
于是1909年,塔夫托政府推动通过了《佩恩-奥尔德里奇关税法案》。法案虽将平均关税从46%降至41%,但架构没动,该护着谁还是护着谁。结果可想而知,民众不买账,导致共和党1910年中期选举失去众议院控制权。
镀金时代的美国,经济腾飞的是数字,而非制度公平。民众更关心生活成本而非 GDP。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