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闭30万家!理发店“雪崩”真相:不是模式不行,是主力没钱

几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因头发遮眼想图个方便,又念着干净卫生还想尝点新鲜,便走进了家附近新开的连锁理发店。

这家店装修精致,看着挺正规,颇有几分高端质感,本想好好体验下托尼老师的手艺。

进店一问价我才愣住:理发分38元、68元、98元直到268元多个档位。

我追问托尼老师差异在哪,对方不慌不忙解释:38元是普通理发师,68元是高级理发师,98元是经理,168元是总监,268元则是高级总监。

末了还贴心补了句:“贵宾要是今天办张3000元会员卡,以后每次都能享总监服务,统一只要68元,办一张吗?”

“就要38元的,剪短就行。”我的话刚出口,眼角余光瞥见托尼老师似乎翻了个白眼,我的决绝让他清楚,再念叨二十分钟也没法劝我办卡。

我闭着眼任他操作,无意间听到隔壁托尼正殷勤地给一位女士推销:“这款颜色超正,还能护发根,才198元。”

女士带着点撒娇的漫不经心:“哎呀,得给我便宜点呀,我可是金卡老顾客。”

我暗自一笑:那两瓶染膏,进口的成本撑死50元,国产的说不定才10元。

自己这“野生韭菜”,虽说没栽进托尼们的会员池,也被割了波嫩尖,要知道社区里的便民理发店,剃个板寸才8元。

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下次绝不再来。

今年路过那家店时,早已人去楼空,门口那张“旺铺转租”的A4纸,白得晃眼。

我后来才知道,这并非个例,过去一年,全国竟有30万家理发店关门;业内预测2025年,一线城市闭店率将接近18.73%,三四线城市更是高达26.3%,而整个市场存量始终卡在195万家的“天花板”。无独有偶,2024年上半年美容院倒闭率达37.8%,到了下半年,这一数字飙升至60%。

要知道,理发美容行业几乎没受电商正面冲击,却为何加速“雪崩”?

有媒体将原因归结为行业经营模式失衡,比如预付费爆雷、房租人工双高、同质化内卷、资本盲目扩张,再加上消费者习惯改变。这些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都没戳中要害。

先看表面的行业困局:预付费“资金池”爆雷早已不是新鲜事,“充值5000送2000”转眼变成“连夜跑路”的案例比比皆是,央视也曾多次曝光。

房租和人工的压力更是实打实,新一线城市一家高端沙龙每月房租就达7-8万元,停业一个月就可能吞掉上百万现金流;薪资方面,二线城市半数发型师月收入不足5000元,高端门店为留技术骨干,却要开出8000-12000元底薪加提成,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同质化和过度推销更让消费者厌烦,12315平台单月美容美发投诉就达15247件,环比增长18.25%,核心问题就是营销过度和价格不透明。

资本涌入更添乱,有些商场里50平米的小店,装修就砸80多万,每天至少要做120单才不亏本,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真正的核心原因,比这些都简单:作为理发美容行业消费主力的女性,没钱了。

不止理发美容院,女装店、化妆品店、婚纱店、美甲店全都业绩下滑。

这些行业的收入大头本是女性消费者,70后、80后女性逐渐过了追求外貌焦虑的年纪,90后、00后女性里手头宽裕的越来越少。

中高端发廊新客难寻,一部分转头去低端市场打价格战,反倒让低端店也难做起来。

现在正常上班的人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折腾头发和面容。

如今中高端美发美容业的核心客群,大多是特殊从业者、富裕家庭的全职太太、一心“攀高枝”的各类“媛”、夜店从业者、直播从业者、销售从业者,再加上少量不务正业的富二代女性。

这类有钱有闲的女性越来越少,本质上就是经济大环境遇冷,赚钱越来越难了。

就连以前被视作“蚂蚁肉”的男性客源,也在快速流失。

快剪行业2023年增速超50%,“10元快剪”的口号随处可见。

有意思的是,高端理发美容沙龙却在增长,一线城市理发均价涨到261元,基础美容护理价格也水涨船高。

和很多行业一样,理发美容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下沉市场这边,是廉价房租、二手设备、国产耗材,再承接从中端店流出的员工;高端市场那边,坚持会员制、价格门槛和进口产品。单看男性市场,总量其实在增长,高端男士理发店年增速超20%,10元快剪也在大城市普及,男性护肤品去年增速17%,男性美容零售额近年复合增速超7%。

这么一看就清楚了:倒掉的其实是中间层,而这部分对应的正是中产女性客群。

这背后的大背景不难理解: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泡沫破裂后,社会整体进入化债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自然形成“少婚少育少买房、消费只选性价比”的习惯。

以前为家庭负债较多的男性,消费重心开始转回自身,催生出修胡子店这类细分业态;这些新业态精准匹配了真实需求,而那些不符合需求的过剩业态,自然会被淘汰。

如今中低端店日均服务超100人、高端店主打胡须头皮护理,都是适应需求变化的结果。

而这一切,其实也是对前些年行业过剩的一次集中出清。

2018年到2021年,全国理发店从82万家猛增到114万家,正是过剩资本涌入线下服务的产物,既有房地产最后的红利加持,也有大量线下产业被平台垄断后挤出的资金。

只是这些资本涌入时,新需求、新业态都还没成熟。

比如2020年,北上广深不少快剪店还开在写字楼临街铺位,打着高端旗号,根本没找准“效率优先”的定位。

写在最后:客源结构剧变,行业大洗牌在所难免

这场倒闭潮不是行业消亡,而是经济转型和消费结构剧变下,市场对前期泡沫扩张和定位错位的一次彻底洗牌。

能活下来的,要么是把性价比做到极致的效率王者,要么是无可替代的价值标杆,夹在中间的“伪精致”门店,注定被淘汰。

从为“想象中的中产”服务,回归到为“真实存在的需求”服务,这才是理发美容行业真正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时尚   理发店   主力   真相   模式   行业   女性   业者   房租   男性   需求   市场   中产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