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钱眼开的人,早晚要被骂退网。”
画梅在直播里说这句话时,谁也没想到会把小鱼海棠推上风口浪尖。当 “见钱眼开是小鱼海棠” 的解读在网上发酵,一场关于网红商业化的争论彻底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画梅是 “酸葡萄心理”,毕竟小鱼海棠 1895 万的粉丝量,是画梅的三倍还多;也有人觉得 “说得没毛病”,毕竟五分钟视频里插 3 条广告、进产房前还在带货的操作,确实让人咋舌。
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两个网红的恩怨,更是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的遮羞布。
小鱼海棠的走红,靠的是清新甜美的形象和 “和 100 个帅哥合照” 的创意视频。可随着名气渐长,她的视频里,广告越来越多,诚意越来越少。
网友盘点:她推荐的喷雾被曝虚假宣传,说好的 “补水抗皱” 其实就是普通矿泉水;带货的衣服线头乱飞,退货时客服还百般刁难;最让人不适的是,即将进产房时,她还在镜头前举着产品说 “这个真的好用,赶紧下单”。
更让粉丝失望的是婚纱照争议。她在视频里说 “这是人生第一次穿婚纱”,转头就被网友扒出 “已经生了孩子却没办婚礼”“之前拍视频穿过类似婚纱”。尽管她解释 “已经领证,只是因为本命年和怀孕推迟婚礼”,但粉丝还是从 1914 万掉到了 1895 万。
“不是不能带货,是吃相太难看了。” 有粉丝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愿意为喜欢的博主买单,但不能把我们当傻子骗啊。”
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她近 30 天的带货销售额只有 75 万 - 100 万,远不如粉丝量更少的画梅(100 万 - 250 万)。这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没有诚意的带货,走不远。
小鱼海棠不是第一个 “翻车” 的网红。
还记得肥娟小吃夫妇吗?他们靠 “收留未被接走的学生”“鞋店倒闭后开小吃店” 的感人故事走红,当初信誓旦旦说 “永远不会直播带货,不想利用大家的感动赚钱”,结果没多久就悄悄开启了带货模式。
网友骂他们 “出尔反尔”,他们发视频哭着道歉:“以前是觉得不该消费大家的善意,可现在小店要交房租,孩子要上学,不带货真的撑不下去。”
其实,网红想通过带货赚钱,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流量变现是行业常态,粉丝也能理解 “博主也要吃饭”。但大家反感的,是 “又当又立” 的虚伪 —— 嘴上说 “不为钱”,转身就把粉丝当韭菜割;是 “只看利益” 的短视 —— 不管产品质量,只要佣金高就敢推;更是 “透支信任” 的愚蠢 —— 忘了粉丝愿意为你买单,首先是因为 “相信你”。
就像有读者说的:“我宁愿看明着赚钱的主播,也不想看装清高最后还是恰烂钱的。”
小鱼海棠们的争议,暴露了直播带货的三大顽疾:
一是虚假宣传成常态。为了卖货,夸大功效、隐瞒缺陷成了 “常规操作”。你以为买的是 “明星同款”,其实是小作坊的劣质品;你冲着 “全网最低价” 下单,结果发现比实体店还贵。
二是人设与产品脱节。很多网红根本不用自己带的货,推荐全看佣金。有美妆博主一边说 “这个口红巨显白”,一边在私下吐槽 “颜色太死亡”;有美食博主推荐的 “家乡特产”,其实是批发市场进货的贴牌货。
三是售后形同虚设。东西出了问题,客服要么 “已读不回”,要么推三阻四。有网友买了网红推荐的床垫,睡了一个月就塌陷,联系主播团队维权,得到的回复竟是 “你自己睡坏的,不关我们的事”。
这些乱象,正在一点点消耗公众的信任。就像市场监管总局在《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里强调的:“直播营销人员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商品,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可现实是,太多人把这句话当耳旁风。
其实,粉丝不是不能接受网红带货,而是不能接受 “只认钱不认人”。
真正让人舒服的带货,是像李佳琦那样,能把口红的成分、适用肤质讲得清清楚楚,哪怕价格不低,粉丝也愿意为 “专业” 买单;是像东方甄选那样,卖玉米时能聊到 “土地的故事”,卖书籍时能分享 “阅读的感悟”,让带货不止是卖货,更是传递价值。
主播该有的底线,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选品时多一分较真,别什么三无产品都敢往粉丝面前推;宣传时少一分夸大,“好用” 就是好用,“一般” 就说一般,没必要吹得天花乱坠;售后时多一分担当,出了问题别想着甩锅,毕竟粉丝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你的信任。
就像有读者说的:“我们不是反对网红赚钱,是反对他们赚黑心钱。”
小鱼海棠的风波还在发酵,画梅说 “别对自媒体有滤镜”,其实说得很对。不管是网红还是普通人,守住底线的人,才能走得长远。
你有没有被网红带货坑过的经历?你觉得直播带货最该整改的问题是什么?评论区聊聊吧。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