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席变陪练!马龙封训期甘当人梯,送别孙颖莎引网友热议

当运动员告别赛场就意味着光芒渐褪?当功勋老将身居管理层就只剩幕后指点?马龙用“一天三练”的身影给出了否定答案。

这位双圈大满贯得主放下奖杯却未放下球拍,以陪练身份站在新生代身后,用汗水浇灌传承,这样的坚守为何比金牌更让人动容?北京时间5月11日国乒出征卡塔尔多哈世乒赛,送行队伍中马龙的身影格外醒目。

作为乒协副主席,他与孙颖莎等队员握手送别时的深情流露,让网友直呼“像家长送孩子远行”。而这一幕的背后,是他在成都封训期长达一个月的默默付出。


自2024年退出国际赛场后,马龙并未远离热爱的乒乓球事业,当国乒进入世乒赛冲刺阶段,他主动深入集训一线,用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传承者”身份开启新的使命。

清晨六点的训练馆,马龙已与男队主力展开高强度对抗;下午的双打训练中,他化身“万能陪练”,为孙颖莎、林诗栋等年轻队员调整战术细节;晚间的技术分析会上,他又以丰富经验精准点评每一拍得失。

前国手周雨透露,马龙每日三练从不缺席,甚至常加练到深夜。从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前带伤加练的“龙队”,到如今为适配不同选手反复改变打法的“马指导”,37岁的他始终保持着鞍山少年初入球馆时的执着。

运动员时期,他是用“换件衣服当比赛重来”逆转战局的心理大师;转型管理者后,他成为用汗水言传身教的“人梯”。作为手握31个世界冠军的“六边形战士”,马龙的职业生涯本已足够辉煌。

但他的选择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感慨“传奇从不止于领奖台”,有人点赞“这才是国乒精神的活教材”,也有声音好奇“为何功成名就后还要这么拼”。

对比某些运动员退役后远离赛场的选择,马龙用行动诠释着对乒乓球的纯粹热爱。正如他2021年东京奥运会那句“I am made in China”,如今的坚守更是对国乒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

随着国乒飞赴多哈,马龙结束了封训期的陪练任务。但训练馆里他与00后队员对练的身影、深夜会议室里的战术笔记,早已成为新生代心中的标杆。孙颖莎出征前曾说:“龙哥陪练时每一拍都在教我怎么阅读比赛。”

这份跨越代际的传承,让国乒的世乒赛征程多了份温暖的力量。当灯光再次照亮多哈赛场,马龙或许不会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留在训练馆的汗水,早已化作新生代眼中的星光。

从“战神”到“引路人”,他用坚守证明:真正的传奇不是永远站在巅峰,而是让更多人相信,热爱与坚持本身就是巅峰。这样的马龙,怎能不让人期待他在乒乓球事业中写下更多关于传承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体育   人梯   陪练   网友   马龙   孙颖   世乒赛   多哈   赛场   运动员   新生代   乒乓球   汗水   身影   布达佩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