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对外宣布:回购中国已购光刻机!外媒:ASML的专利权陷入危机

最近这几年,芯片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荷兰的ASML公司,简直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夹心饼干。ASML是全球光刻机老大,垄断了高端设备市场,中国企业从它那儿买了不少机器,用来造芯片。但从2023年开始,美国带头搞出口管制,荷兰政府跟进,从2023年9月1日起,对部分深紫外光刻机出口中国设限。这不光是新机器卖不了,还牵扯到旧机器的维修和零件供应。结果,中国企业坐不住了,2025年10月,长江存储等公司直接对外放话,要求ASML回购已买的光刻机,要不然就得面对专利权纠纷。外媒一看热闹,彭博社和路透社直呼ASML的专利帝国要出大麻烦了。

ASML怎么就卡了中国的脖子?

要聊这事儿,得先说说ASML是个什么角色。在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光刻机领域,ASML就是绝对的“龙头老大”,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基本被它一家包圆了,尤其是能造7纳米以下芯片的EUV光刻机,全世界就它能造。

中国企业之前为了搞芯片研发,从ASML买了不少机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大厂的生产线,都靠着ASML的设备转。那时候双方的关系还挺融洽,毕竟中国是ASML最大的客户之一,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占比都达到了41%,谁跟钱过不去呢?

转折点出在2023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牵头搞起了出口管制,逼着荷兰政府给ASML施压。当年9月1日起,荷兰正式出台规定,对部分深紫外光刻机(DUV)出口中国设限。

这种限制很快就产生了影响。有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7纳米芯片的良率直接降到了60%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ASML断了维修服务,不少设备老化了没法修,性能跟着下降。

长江存储的情况更棘手,他们正处于技术突破的关键期,设备停转一天,损失都是以百万计的。一开始中国企业还抱着沟通的态度,找ASML协商维修和零件供应的事,可ASML要么推说“政策不允许”,要么就拖着不办。眼瞅着生产线要停摆,中国企业终于坐不住了,才有了“回购”这个狠招。

可能有人会问,ASML就不怕丢了中国市场吗?其实它也是个“夹心饼干”。一方面,美国的压力不敢不听,毕竟ASML的供应链里有不少美国技术,比如光刻机的激光光源就依赖美国Cymer公司;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占比太高,真要是闹僵了,ASML的营收也得崩。但在政治压力下,ASML最终还是选择站在美国那边,这也直接把中国企业逼上了绝路。

回购喊话不是闹着玩:中企的底气藏在专利里

2025年10月,长江存储率先对外发声,明确要求ASML回购已售出的光刻机,理由很简单:ASML违反了当初的销售合同。当初签合同的时候,ASML承诺会提供终身维修和零件供应服务,现在因为外部政策就单方面中止服务,这就是妥妥的违约。长江存储还放了句狠话:如果ASML不回购,那就要追究其专利责任,到时候ASML在中国的专利可能就会失效。

这话一出来,外媒立刻就捕捉到了关键——专利。ASML能称霸全球,靠的就是手里攥着的5000多项光刻专利,从光源、镜头到核心算法,几乎把光刻机的关键技术都包圆了。

这些专利就像ASML的“护城河”,别人想造光刻机都绕不开。可专利这东西有个前提,就是专利持有人得遵守当地的法律和商业合同,如果被认定为恶意违约,当地法院是有权宣布专利失效的。

中国企业的逻辑很清晰:我买你的机器,付了钱也遵守了约定,你却因为外部压力中止服务,导致我的生产线受损,这就是恶意违约。既然你不守规矩,那你的专利在中国自然也不该受到保护。彭博社就分析说,一旦ASML的专利在中国失效,就相当于给中国本土企业开了“抄作业”的绿灯,虽然高端光刻机不是抄就能成的,但至少能少走很多弯路。

其实这步棋中国企业早有预谋。早在2023年8月,长江存储的代理CEO就提过回购的想法,当时只是个预警,没想到ASML真的铁了心断供,这才让中国企业在2025年正式付诸行动。

ASML这边也慌了,赶紧出来表态说“愿意协商”,但始终没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毕竟真要回购,ASML得拿出大笔资金,而且丢了中国市场后,想再找这么大的客户可不容易;可要是不回购,专利失效的风险又实在太大,那可是动摇根基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ASML的供应链问题。它的5000多项专利看着吓人,其实依赖的是全球供应链,美国供激光、日本给光刻胶、德国造镜头,自己只负责集成。要是中国真的认定其专利失效,不仅ASML受影响,整个全球供应链都得抖三抖。

拆坏50万机器的尴尬:中国光刻机的自研之路

中国企业敢跟ASML叫板,除了合同和专利的理据,更重要的是背后有自研的底气。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有点尴尬的故事:有中国工程师为了搞懂ASML深紫外光刻机的原理,偷偷拆了一台价值50万美元的机器,结果装不回去还搞坏了,最后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找ASML的技师来修。技师一检查就发现了猫腻,机器上全是拆装的痕迹,这事儿后来在行业内传成了笑话。

这个笑话背后,其实是中国企业急于突破技术封锁的无奈。光刻机这东西太复杂了,ASML的DUV光刻机有好几万个零部件,EUV光刻机更是有10万个零部件,涉及5000多家供应商,不是拆了就能搞懂的。

但尴尬归尴尬,中国的自研之路从来没停过。上海微电子早就造出了90纳米级别的光刻机,现在正在攻关28纳米级别的机型。虽然跟ASML的7纳米、5纳米机型还有差距,但至少在成熟制程上有了突破。

在核心部件方面,科益虹源、中科院光电所已经研制出了248nm和193nm的准分子激光器,打破了美国的垄断;镜头方面虽然还赶不上蔡司,但也在一步步进步。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自研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缺的就是实践和迭代的机会。ASML的断供虽然给生产线带来了麻烦,但也倒逼中国企业加快了自研的步伐。

这场博弈没有绝对的赢家,更多的是利益和技术的较量。ASML夹在美国压力和中国市场之间左右为难,中国企业则在维权和自研之间艰难前行。

外媒说ASML的专利帝国陷入危机,或许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在打破全球芯片产业的旧格局。至于谁能笑到最后,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技术封锁从来挡不住创新的脚步,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美国要求荷兰停止对华出口某型号光刻机?中方回应!ASML:某些型号光刻机出口许可证被部分撤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光刻   专利权   中国   危机   中国企业   专利   美国   长江   芯片   荷兰   机器   中国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