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喝不完、根本喝不完!”最近的朋友圈里,晒奶茶成堆的照片配上这句话,成了新潮流。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外卖大战”,放出满18减18、0元奶茶等巨额红包。
成都大学生小陈趁着活动一口气囤了8杯奶茶塞进冰箱,却在第三天喝完后跑厕所五次;上海白领李女士用预订单订好了第二天的咖啡奶茶,隔天饮用后出现恶心腹泻。
7月14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发布风险提示,矛头直指这场“饮品狂欢”:“现制现售饮料门店陷入疲劳战,店员‘做不完、根本做不完’的抱怨背后,潜藏着食品安全风险”。
外卖大战引爆“奶茶狂欢”,冰箱变身冷饮仓库
“昨天配送费翻倍、单量又多,百十米的单子配送费都十几块,40度的天也不舍得休息。我一天送了127单,赚了1700多。”外卖骑手严先生道出了行业现状。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补贴大战,推出“0元喝奶茶”、“满18减18”等促销活动。
据美团公布的数据,7月5日单日餐饮订单突破1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单。社交平台上,“奶茶自由”成为热门话题,消费者晒出的冰箱里塞满各品牌奶茶的照片获得数万点赞。
这场狂欢背后是平台对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指出:美团以全品类覆盖巩固优势,淘宝闪购依托淘天流量快速抢市场,京东则聚焦“品质堂食”。而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者——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蜜雪冰城某门店老板却苦不堪言:“太累了,每天1000多单根本做不出来,而且挣得太少。”有门店甚至被迫下线冰鲜柠檬水等热门商品。订单爆棚导致系统崩溃,商家既做不出来又无法拒单,店员陷入集体崩溃状态。
隔夜奶茶成健康杀手,4小时菌落暴增七倍
面对囤积的奶茶,许多消费者心存侥幸:“放冰箱总安全了吧?”7月14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的风险警示击碎了这种幻想。
据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测试显示,在未开封状态下,一杯奥利奥蛋糕奶茶在26℃室温中放置4小时后,菌落总数达到15万CFU/毫升,燕麦奶杨枝甘露达8.1万CFU/毫升。这些数值已远超上海《现制饮料》标准规定的5万CFU/毫升上限。
开封后的结果更触目惊心:同款奥利奥蛋糕奶茶拆封4小时后菌落总数飙升至29万CFU/毫升,波霸奶茶更是达到35万CFU/毫升。4小时菌落暴增7倍,这是许多消费者未意识到的风险。
上海市质标院专家警告:冰箱不是保险箱!它只能减缓细菌繁殖速度,不能完全阻止其繁殖。更可怕的是被称为“冰箱杀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它能在-20℃环境下存活一年,对孕妇、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尤其危险。
奶茶店陷入“疲劳战”,食安底线岌岌可危
当消费者把隔夜奶茶塞进冰箱时,奶茶店也在经历一场“疲劳战”。一位市场监管老监管员坦言:在远超门店加工能力的高压下,店员能否坚守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底线?一个“太累了”导致的疏忽,就可能埋下巨大隐患。
历史教训令人警醒。2015年“郑文琪龙虾盖浇饭”因超负荷加工、员工带病操作,引发集体食物中毒;2017年“一笼小确幸”中央厨房污染导致71人送医。而今年6月,蜜雪冰城香港沙田店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50%,此前还被曝光使用隔夜水果、员工用脚踢水龙头等卫生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加盟模式的茶饮品牌在高速扩张期本就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而“外卖大战”使从业者更疲劳,食品安全风险势必升高。当一家小店单日爆出3000多单时,洗杯消毒是否彻底?原料是否新鲜?这些环节都可能因赶工而打折扣。
安全饮用指南,避开奶茶陷阱
面对食安风险,消费者如何自救?首要原则是:2小时内饮用最佳,4小时是安全红线。
- 时间计算有讲究:奶茶“2小时”保质期从制作完成时算起,外卖需扣除配送时间。如果中午12点下单,1点送达,下午3点前就该喝完
- 冰箱不是救星:未开封奶茶立即冷藏可适当延长饮用时间,但隔夜仍有风险。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再冷藏的奶茶,饮用前务必检查是否有变色、浑浊或异味
- 健康选择技巧:选择真鲜奶制作的奶茶,避免含植脂末产品;添加水果块、烧仙草等小料;坚持“少糖”选项;饮用后适当减少主食摄入
网友“奶茶战士”的评论引发共鸣:“昨天喝到第三杯时手都在抖,咖啡因超标了,今天果断出闲置!”更有人调侃:“以前是没钱喝奶茶,现在是没钱看病”。还有消费者发现奶茶囤多后味道明显变淡——这其实是茶多酚氧化和果味挥发的自然现象。
阿喆锐评:狂欢背后的三重责任
这场奶茶狂欢暴露了即时消费时代的三个尖锐问题:
平台责任缺位。在烧钱抢市场的疯狂中,美团、京东等巨头只教消费者“如何薅羊毛”,却未提示奶茶安全时限。当促销导致单日奶茶订单突破2000万杯时,平台有义务在订单页面添加醒目的安全提示。
商家底线失守。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部分品牌,在扩张中屡次突破食安红线。香港门店被查出菌落超标后,更应反思加盟店的管理漏洞——当店员用脚踢水龙头时,品牌监督机制何在?
消费者理性缺失。社交媒体上,“不喝就亏了”的心态助长了非理性囤积。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的警示公告下,仍有网友留言:“拉肚子就当减肥”——这种侥幸心理恰是健康的最大敌人。
上海市场监管局的警示文件明确写着:开封4小时后的奶茶菌落总数可能超标七倍。而网友“甜品控”在社交平台的留言更直白:“省了20元奶茶钱,花了800元挂急诊,这波血亏”。
食品安全无小事。当我们把奶茶塞进冰箱时,放入的不只是饮品,更是对家人健康的责任。转发这篇文章到家庭群,提醒身边人:奶茶虽诱人,安全饮用才能享受真正的甜蜜。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