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站台该不该禁烟是涉及公众健康的议题##高铁站台禁烟比禁止吃泡面更紧迫##12306回应网友提议站台等候区禁烟#共同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认为站台必须全面禁烟,有网友认为不该一刀切。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车站站台多为露天环境,目前并无禁烟规定,车站通常会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及灭烟设施。
站台上点一支烟,看似“没什么”。顶棚之下、轨道之侧,似乎成了露天与室内之间的“模糊地带”。烟雾缭绕中,有人放松了,有人却皱起了眉头。这缕烟,飘着的不仅是颗粒物,更是一种认知上的分歧:露天,是否就等于“可以吸烟”?
事实上,很多高铁站台有顶棚、人多、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远不如完全露天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在这种半封闭场所吸烟,PM2.5浓度瞬时飙升最高可达20倍,69种致癌物悄悄扩散。抱着孩子的母亲、患呼吸疾病的老人、匆匆赶车的行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吸入。这早已不是“一个人的事”。
也有声音说,站台吸烟是“短时需求”,应该包容。但他们或许忘了,公共服务的核心,是最大程度保障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包括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高铁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不应被传统习惯“拖住脚步”。就像城市不再允许在电梯、医院、餐厅吸烟一样,站台吸烟的“例外”,也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
当然,治理需要智慧。一味禁止不如疏堵结合。例如,在站外设置科技吸烟点、加强宣传和引导、推广戒烟服务,甚至借助热成像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管理。很多车站已有成功尝试,说明这条路走得通。日本新干线全面禁烟,德国使用负压吸烟亭技术,国内如深圳、上海也已将露天公交站台纳入控烟范围。
站台虽小,却折射出一个社会对公共健康的态度、对文明边界的理解、对个体与集体利益的平衡。当大家在讨论“要不要禁”,其实也是在思考: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公共空间?是迁就少数人习惯、牺牲更多人健康的场所,还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心呼吸、体面出行的空间?
高铁一路飞驰,穿越了无数城乡,也穿越了传统与现代。它不该被笼罩在烟雾中。站台上那支烟,是时候熄灭了。不是为了限制谁,而是为了保护更多人。(丁慎毅)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