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吴石将军并非地下党埋在军统的卧底 而是中途改变信仰帮助我党

吴石出生在1894年的福建闽侯螺洲,那地方是典型的闽南农村,家里世代务农,条件不算太差。他小时候就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对国家大事特别上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才17岁,就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加入了同盟会,还参加了福建的学生军。那时候的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他从福州出发,跟着队伍打仗,亲身经历了推翻清朝的战斗。福建光复后,他没闲着,次年考进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成绩拔尖,全校第一。

1915年夏天毕业后,吴石直接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1916年入学,他每天操练严格,课堂上学火炮战术,靶场练射击,1920年春毕业又拿了全系第一。分配到北洋军阀部队当炮兵排长,驻扎河北。1924年国民党北伐开始,他调到总参谋部作战科任科长,随军南下,参与攻克武昌等战役。北伐期间,他指挥炮兵,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1927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成立,他回福建任军事厅参谋处长,处理地方军务。

1929年夏天,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厅参谋处处长身份去日本留学,先进东京炮兵专科学校学火炮技术,1930年秋转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战略指挥。1934年春毕业,全系第一,回国后任陆军大学教官,讲炮兵战术。1937年春升任陆军大学训练部副主任,那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华,他调入国防部参与抗战筹划。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湘桂会战,他都上前线协调炮火支援和后勤。1940年桂南会战失利,他看到国民党军队补给问题严重,士兵缺弹少粮。1941年昆仑关战役,1942年桂柳战役,他继续在前线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他获国民党表彰,升任国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长,负责档案和历史资料。

在国民党军队里,吴石是典型的文武双全型将领,从基层排长一步步爬到中将,靠的是专业能力和实干。他主攻炮兵和情报搜集,九一八事变时就在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对日研究深入,是国民党里的主战派。抗日时期,他通过老乡何遂认识周恩来、叶剑英和李克农,听取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逐渐认可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策略。那时候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腐败问题突出,他亲眼看到军官争抢军饷,资源分配不公,这让他对国民党统治产生疑问。但他还是坚持在国民党体系内工作,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发生转变。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连连败退,吴石在国防部任职,接触到高层机密,越来越清楚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独裁本质。军官们忙着拉帮结派,士兵在前线挨饿,他调阅报告时,看到资源浪费严重。1946年,他推荐何遂担任国防部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何遂是中共秘密党员,两人私下交流时,何遂提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这让吴石对共产党治理方式有初步了解。那年国民党内战全面爆发,吴石目睹更多问题,军队士气低落,派系倾轧加剧。

1947年春,中共中央上海局开始联络吴石。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中共需要国民党内部情报。上海局派人通过何遂渠道接触他,吴石在会面中了解到中共的形势分析和统一战线政策。他逐渐看透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弊端,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更符合国家利益。6月30日,他正式与中共建立联系,成为情报提供者,但不是正式党员,也不是早年埋下的卧底,而是中途主动靠拢。这点特别重要,因为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军统里的老地下党,其实他投身革命时就是同盟会员,早年效忠国民党,转变来得晚,但来得彻底。

从那以后,吴石利用史政局局长职务,冒险搜集国民党军事情报。他不是专业特工,而是靠职位便利和个人关系网操作。国民党内部档案管理松散,他能调阅核心文件,但风险极大。转变的背景是国民党腐败已到骨子里,蒋介石独断专行,军队腐败横行,吴石作为老革命军人,骨子里有救国情怀,看到国民党无法领导国家统一,就选择了另一条路。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积累多年的失望。抗日时期与周恩来等交往,让他看到共产党在抗日前线的实际成绩,如八路军平型关大捷,那种团结抗日的劲头,让他印象深刻。1947年的联系,正好赶上淮海战役前夕,中共急需徐州方向情报,吴石的加入填补了空白。

吴石提供的情报,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多个关键战役,尤其是淮海和渡江。1947年夏,他开始搜集徐州剿总情况。那时候国民党集结60万兵力在华中,中共华东野战军准备反击。吴石的学生李树正任徐州参谋长,他写便条引荐中共情报员吴仲禧接近李树正。吴仲禧顺利拿到国民党部队番号、装备和布防详情,这份《徐州剿总情报》对淮海战役起决定作用。1948年11月,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围歼国民党主力,杜聿明集团全军覆没,国民党败局从此定型。吴石这份情报,帮解放军避开雷区,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兵力。

1948年秋到1949年春,他继续传递京沪杭防御工事情报,包括国民党在华东的兵力分布。这些资料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中共华东局,为后续进攻提供参考。1949年1月,渡江战役筹备中,吴石获取《国防部长江防兵力部署图》,标注从江阴到湖口一线炮台和部队位置。他将图纸绘制副本,送往上海联络点。这份情报让解放军精准选择渡江点,4月20日晚,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国民党防线瞬间崩溃,南京解放指日可待。没有吴石的图纸,渡江可能多费周折,伤亡更大。

国民党退到广州后,吴石随撤,途中标注新防线。1949年6月南京解放,他又提供《全国军备部署图》,包括京沪杭失陷后的计划,为上海战役铺路。8月,蒋介石召他赴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到台后,他建立情报网络,联络陈宝仓、聂曦等旧部。10月,他搜集台湾布防图、空军部署和美援清单,通过朱枫转运。

这些情报包括福州绥靖公署指挥系统、舟山驻军武器统计、海南岛工程报告,为解放台湾和东南沿海作战提供依据。朱枫是中共华东局派来的联络员,负责情报外传,吴石的资料让她多次冒险送出。

吴石的情报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性的,覆盖战略部署和战术细节。淮海战役歼敌55万,渡江战役直取南京,这些胜利加速了解放战争结束。毛主席后来高度评价吴石的贡献,说他对徐蚌会战胜利起关键作用。

1949年8月吴石抵台后,继续低调工作,但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全岛,地下党活动艰难。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本是长征老干部,负责情报,但1950年1月他被保密局逮捕。一周内,蔡孝乾投诚,供出所有台湾中共特务名单,包括400多名同志。这次叛变直接导致台湾地下党大破坏,吴石等虽不在同一线,但蔡孝乾笔记本上有“吴次长”字样,成为线索。2月4日,朱枫接到警报,匆忙离台途中被捕,2月18日聂曦落网,供出吴石关系。3月1日晚,国民党特务突袭吴石家,将他和夫人王碧奎逮捕。蒋介石震怒,下令严审。

被捕后,吴石遭受酷刑,叶翔之和谷正文主持拷打,他一只眼睛失明,但拒绝招供。3月5日陈宝仓被捕,3月8日聂曦确认身份。4月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全面供出吴石网络。5月军事法庭开庭,6月10日清晨,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押赴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吴石留绝笔“国家统一,民族解放”,时年57岁。四人牺牲震惊两岸,国民党散布吴石叛变谣言,但事实是他们为统一大业献身。

牺牲后,王碧奎关押数月释放,但全家遭监视。子女流落街头,次女吴学成16岁,幼子吴健成7岁,由吴石部下吴荫先收留。长子吴韶成留在大陆工作。王碧奎1970年代病逝台湾,骨灰暂存。1991年,吴学成克服阻碍,将吴石骨灰从台湾寺庙运回大陆,安置郑州。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逝世,骨灰回国。1994年春,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夫妇骨灰合葬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墓碑由吴韶成敬立,刻“要知松高洁,待到风停时”。

后世缅怀不断。2013年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为四烈士立雕像。2019年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吴石故居,立铜像。吴石后人如孙女吴红,每年清明携花祭拜。蔡孝乾叛变后获少将军衔,在保密局任职到1970年代,死时74岁,其子女隐姓埋名,不敢提身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历史   军统   我党   卧底   中途   将军   地下党   国民党   情报   国防部   淮海战役   中共   解放战争   炮兵   台湾   战役   福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