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冒用客户身份骗取贷款的行为,应认定为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而非“职务上的便利”。在法律层面,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文/本刊记者 刘中全 本刊通讯员 迟亦珂
在吉林省长春市,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经营着宠物医院,妻子小美是银行柜员,在外人眼中,这本该是令人羡慕的幸福组合。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孩子出生后悄然转动,将这个家庭推向了无尽的深渊。儿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成为人们口中“星星的孩子”;紧接着,疫情的冲击让爱人宠物医院的生意一落千丈。为了给孩子治病,走投无路的小美,最终将手伸向了自己的客户……
当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的办案人员翻开这起案件卷宗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转账记录,更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母亲,在绝望中坠落与挣扎的轨迹。
公司员工不得冒用客户名义申请“信用快贷”业务。(图/郭笑呈 AI 绘制)
被困母亲的歧路抉择
2023年10月18日傍晚,长春的秋风裹挟着寒意,街道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彩织派出所的监控镜头,完整记录下了那令人唏嘘的一幕:身着银行制服的小美,在派出所门口徘徊了近二十分钟。她的手指反复摩挲着胸前的“柜员”胸牌,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挣扎。最后,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摘下戴了五年的胸牌,小心翼翼地放在接警台上,仿佛在与曾经那个怀揣梦想的自己告别。
小美自首时携带的U盘中,8组精确到分的Excel表格,详细记录着她14个月来盗转客户资金的每一笔账目。这些数字,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她的良心,也见证着她一步步坠入深渊的过程。在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查时,两个细节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小美手机的屏保,是儿子在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时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专注地摆弄着康复器材,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倔强;而在她的公文包里,静静躺着三盒未拆封的氟西汀胶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她长期以来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痛苦。
回忆起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的那一天,小美至今仍觉得恍如昨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本应充满希望,然而医生的诊断书却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一家人的幸福。
“孩子患有自闭症,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医生的话语虽然温和,却字字如刀。从那一刻起,小美和丈夫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们四处打听最好的康复机构,不惜花费高额费用为儿子进行治疗。然而,康复之路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更需要无尽的耐心和精力。
就在这个家庭努力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爱人经营的宠物医院因疫情防控要求,被迫多次停业,收入锐减,而儿子的康复费用却丝毫没有减少。看着账户里的余额一天天减少,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小美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她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每天都在焦虑和恐惧中度过,只能靠氟西汀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罪与罚的精准丈量
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办案团队发现,小美作案的手法十分隐蔽且娴熟。她常常以帮助老年客户在手机银行App上操作保险缴费、更换银行卡、购买理财产品等名义,获取客户的手机使用权。那些老年客户,出于对银行柜员职业的信任,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将手机交给她。而小美正是利用了这份信任,冒用客户名义申请“信用快贷”贷款。贷款到账后,她迅速将资金转至母亲的银行账户,用于偿还债务和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随后删除转账记录,再若无其事地将手机归还客户……这些天下来,小美的“转账”竟高达100余万元。
面对辩护律师提出的“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产”的主张,检察官们通过调取底层数据,逐步揭开了案件的真相。他们发现,小美在整个作案过程中,并非利用自己作为银行柜员“合法持有、控制、管理、支配单位财物”的职务便利,而是通过欺骗客户、虚构业务的方式实施犯罪。每一次操作,她都精心策划,计算着时间和细节,生怕露出破绽。然而,再精密的计划,也终有败露的一天。
法理人情的平衡之道
案件进入审判阶段,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以“职务侵占罪”判处小美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但检察官在仔细核查判决书后,认为该判决存在错误,适用法律不当。检察官指出,小美冒用客户身份骗取贷款的行为,应认定为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而非“职务上的便利”。在法律层面,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一区别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和量刑。
检察官办案团队经过深入讨论和研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案件。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他们毅然提出抗诉。在抗诉过程中,检察官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案件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论证。他们明白,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命运。
在一次提审结束后,小美突然问检察官:“检察官,如果当初有人发现我吃抗抑郁的药物,帮我分担照顾儿子的压力,是不是就不会走到今天?”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在办案人员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大家意识到,这起案件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融犯罪,更是一个家庭在困境中的挣扎,是社会对特殊群体关怀缺失的缩影。
在二审开庭前,小美收到了儿子在康复机构画的一幅蜡笔画。画面中心,是一架大大的银色天平,天平左侧是一张哭脸的钱币,右侧则是一张笑脸的太阳。这幅画,或许正是小美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让人们看到了司法的真谛:法律的天平,应当永远保持平衡,既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也要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不让金钱的重量,压倒生命的光芒。
前不久,二审法院作出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责令小美退赔被害单位经济损失以及禁止其从事银行业工作的部分;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定罪量刑;认定小美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这个判决,既是对犯罪行为的惩处,也是对法律公正的捍卫,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类似困境家庭的关注和思考。小美案件的故事,或许就此告一段落,但它带来的启示和反思,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完善。
案件警示
这起案件,也给所有办案人员上了深刻的一课。它告诉大家,在办理案件时,不仅要用“显微镜”看清每一笔流水的来源去向,更要用“望远镜”望见犯罪背后的社会病灶。法律的作用,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在于预防犯罪,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对于小美所在的银行来说,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与自查自纠迫在眉睫,通过思想学习教育,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而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至关重要,不能让生活的重担压垮任何一个人;同时,社会也应当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文中当事人为化名,《法制与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