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长和这回“看似”总算醒悟了,准备邀请中国内地加入收购港口的财团,反而戳破了其坚持将港口卖给美资财团的真正用心。
但在长和的这一纸公告背后,是持续近5个月的国际资本博弈与国家利益权衡的结果,也是长和的初步妥协。
7月28日,长和一席公告震动港交所,文中称长和与美贝莱德财团的港口出售磋商到了最后期限,所以准备邀请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加入收购的财团。
同时在文末,长和称只有在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才会进行最终交易。
就在长和新公告发出的同一天,我们有关部门迅速进行了回应,说白了就一句话——“中方将依法进行监管”。
但是还有一句可以说给长和出售港口给外资定了基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所以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中方的态度,长和出售的巴拿马港口业务,和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资产交易,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如今长和终于服软,可以说是与国家利益博弈后的初步妥协,但同时这席公告有一个难以引人注目的措辞,侧面反映了长和依然没有放弃出售港口的念头。
公告中有这么一句话——“财团成员进行交易架构的变更,是为了使交易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看到这里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和这次破天荒允许内地插手参与收购,其实仍旧是一条道走到黑,坚持将港口出售给美资的目的。
李嘉诚突然这么做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则公告背后是相关部门和舆论施压的结果,是近五个月激烈博弈后的关键转折。
回溯到3月4日,长和连夜宣布与美贝莱德组织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计划将和记港口80%的全球权益、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出售。
这两个运河港口扼住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牵扯了中方在南美的百年贸易布局,其控制权的变更将直接牵动了中国-南美的贸易神经。
而在这桩完全未通知中国相关部门的收购案中,美国贝莱德财团几乎独享收购权,当时长和跟贝莱德商量是在145天内进行独家磋商,也就是外界不干预的情况下,在7月27日完成收购细节谈判。
随后令长和没想到的是,迎接这桩收购案的,将是中国内地和香港铺天盖地的批评声。
3月15日,港澳办罕见的转载文章《莫天真勿糊涂》,打响了声讨李嘉诚和长和的第一枪,随后大公报、香港前任特首李家超、梁振英相继发声,直批“商人无祖国”的错误言论。
“商人在商言商”背后,其实是背靠国家资源损害国家利益。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终于发声,称将对长和出售港口一事进行监管和审查,4月27日监管总局再度强调,长和与贝莱德财团的交易禁止采用任何方式规避审查。
至此李嘉诚妄想单方面出售港口的计划破灭。
迫于巨大的舆论和监管压力,长和在5月12日和22日,两次出面回应港口交易案,称将配合相关部门审查,绝不在任何不合规的情况下与贝莱德交易。
在这个时候,长和才意识到了“在商言商”的原则已经将自己反噬,但还是铁了心要推进港口交易进度,
为了达成目的,甚至愿意引进内地企业入局,来减少审批的阻力,还是为了让出售更为顺利。
“明退暗进”就是长和正在玩的把戏。
其实长和引入内地中资企业早就有迹可循了。
6月13日,根据头条热榜援引《财经杂志》报道,有一家中国内地的中资航运公司,正在与长和以及贝莱德财团磋商,计划出资参与收购长和港口的财团。
但具体是哪个企业,目前还没有得到长和和相关部门的证实和确认。
最后磋商起大限刚过了,长和很急,贝莱德也很急,长和能发出这则通告,说明已经跟贝莱德通过气了,而贝莱德也同意了,才会发出这个公告。
长和生意做到了这种程度,就不光是长和一个人的生意了,海外港口这东西,是中国同全球贸易的一个个节点、一张张网,牵扯着多少中国企业海外的生意和国家利益。
所以当初长和果断潇洒的出手港口,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桩纯粹的商业买卖。
但不论长和怎么折腾,或者急于达成什么目的,最终的港口资源必定将有内地中资企业参与,这是长和港口交易案以来首次峰回路转的迹象,直接看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问题是,中资企业最终的控制权能争取多少,是不是中资占大股或者主导,解决了这些问题,长和港口收购才能推进,只要短期内达不成共识,长和就别想急于出手。
总之长和这次计划引入内地投资企业,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其规避或者降低审批风险的做法,长和最终出手港口的交易方还是美财团,中资企业在参与时,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长和港口核心资产,是国家海外的核心利益,这一点是变不了的。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