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大家都很熟悉,如今这个季节满大街都是卖糖炒栗子的!
那大家可知道一种叫米锥子的野果吗?它的个头虽然不如板栗,但是比板栗要好吃!过去南方很多集市有卖,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校门口就卖1毛钱一杯,当时很多人都爱买!而这个季节,米锥子又要熟了,如果你家乡有可千万不要错过!

米锥这东西,学名唤作“锥”,是壳斗科的“大家族成员”,和板栗算是沾亲带故的“表兄弟”。
可比起板栗那拳头大的壳斗、饱满的果仁,米锥实在算得“迷你”:包裹果仁的壳斗只有拇指般大小,浑身扎着细密的尖刺,像个缩成一团的小刺猬;
剥开壳斗,里面只藏着一颗花生米大的坚果,裹着带绒毛的硬壳,难怪老辈人总叫它“小板栗”。
这“小板栗”偏爱南方的湿润气候,在云贵川的深山里、两广的密林间,总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一种十分高大的乔木,它普遍都能长到十几米高,高耸入云,而且这树多生长在常绿阔叶林里,简直就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树干粗壮得要两人合抱,每到秋天,枝头挂满沉甸甸的“小刺球”,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成了山里孩子最期待的“野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南方校园,米锥是校门口最受欢迎的“零嘴”。常有山里来的老人,提着竹篮蹲在路边,篮里装着刚炒熟米锥子,用透明玻璃杯盛着,一杯刚好装满,只要一毛钱。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便涌过去,攥着皱巴巴的毛票递过去,接过杯子就往嘴里倒!这米锥子和板栗一样,生熟都可以吃的,它富含淀粉!
生米锥带着淡淡的清甜,口感粉糯,虽不及板栗扎实,却多了几分山野的清爽,几颗下肚,上课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而炒熟在米锥子就是另一番味道,粉粉糯糯的,比板栗更要好吃!

那时的米锥,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放学路上,三五成群的孩子总爱绕路往山林里钻,背着小竹篓捡落在地上的“刺球”。
捡回家后,大人会把刺球倒在火塘边煨烤,待刺壳微微开裂,用木棍一敲,果仁便滚了出来。

煨过的米锥香得离谱,外壳带着炭火的焦香,内里的果仁金黄油亮,咬一口又粉又甜,比板栗更添了几分细腻,一家人围着火塘剥米锥,是秋夜里最暖的时光。
其实这不起眼的野果,浑身都是宝。它的木材坚硬耐腐,是做家具、打农具的好材料;树皮和壳斗能提炼栲胶,是早年重要的化工原料;就连吃不完的米锥仁,也能榨油、酿酒,或是磨成粉做糕点、酿豆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帮着山里人熬过了不少日子。

如今校门口的米锥摊早已消失,城市里的孩子也很少再见过这种“迷你板栗”,可每到秋天,仍有不少人会专程进山,只为寻一口儿时的甜。
有人说米锥比板栗好吃,或许不是因为味道真的胜过几分,而是那小小的果仁里,装着山野的风、火塘的暖,还有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只是这米锥真的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细小如米啊,要捡拾它真的需要花费一番时间和精力,因为树长得高大,根本不太可能爬树去采摘,只有等它成熟了掉落下来,可是树下的落叶多,杂草也多,再加上果实细小,所以要想捡一袋子的需要不少时间!

记得几年前我和老婆孩子都去附近村子山上捡米锥,几个人一下午也就捡了一碗多一点点!因为实在不好找,也难怪现在市场很少见到米锥子了,也没人去山里捡米锥子了!
你家乡有这种野果吗?你们可曾吃过呢?这个季节米锥子又要熟了,如果有耐心不妨去山里看看顺便回味一下童年!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