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到做到,敢损害我国利益,就得付出代价,对墨西哥启动调查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9月10日,墨西哥又来“秀操作”。

美国一声令下,墨西哥把手伸向我国商品,扬言要对我们出口的轻型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等加税,最高50%。

我们当然不干了——谁动我们的企业和产业链,就得付出代价。

9月25日,我国亮明态度,正式对墨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同时对原产于它们和美国的进口碧根果立案反倾销。

墨西哥得明白:别以为讨好美国就能占便宜,它们对我国的依赖摆在那儿,一旦我们出手,麻烦可大了。

墨西哥“跳脚加税”

回头看2025年上半年,墨西哥对华动作频频,让人直呼“防不胜防”。

年初,他们先从纺织品和直销服装下手,临时加税,貌似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给我国企业添堵。

三月,升级版来了。

汽车、电子、化工类产品关税10%到20%,还加上转运检查,企业的通关速度直接掉了半拍。

四月,措施延长,范围扩大到塑料、钢铁,基本形成了一条“连锁反应”,每个出口环节都可能被卡。

五月,墨西哥加入美国主导的IPEF(“印太经济框架”)扩展版,答应美国要限制我国高科技商品进口。

这显然是在配合美国,让自己在北美政治博弈中站稳位置。

七月更狠,对我们的电动车征收最高35%的反补贴关税。

如此一来,比亚迪在墨市场份额直接从15%砍到10%,销量受影响明显。

八月又出新招,把低于2500美元的包裹关税从19%直接抬到33.5%,连小件商品都不放过。

九月初,对鞋类征收最终反补贴税,售价低于22.58美元的鞋子,每双加0.54到22.5美元。

原本35%的关税继续执行两年,整个市场像被罩上了“关税大网”。

到了9月10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推出“Plan Mexico”,对未签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刀,我国自然被重点盯上。

轻汽关税从20%直接跳到50%,汽车零部件10%到50%,摩托车35%。

钢铁35%,玩具35%,连铝制品、鞋类、纸板、纺织品、卫浴用品、水泵、风机都被列入10%-50%税率。

几乎整个我国产品在墨市场都被罩上了“高税帽”。

纵观这一系列操作,原因不难猜测,无非是特朗普从旁使劲施压,墨西哥不断迎合,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讨好美国,少受贸易威胁。

比如,7月,美方威胁将对它们的商品关税提升至30%,虽然后来暂停90天。

但墨西哥早已心领神会,动作频频,就是为了在美国面前表现“合作态度”。

面对挑衅,我方亮剑

面对墨西哥连番动作,我国没有坐视不管。

2025年9月25日,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它们的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并对原产于它们和美国产的进口碧根果进行立案反倾销调查,调查周期预计一年。

不仅如此,这次调查覆盖面广,既有关税措施,也包括各种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几乎把我们在墨企业和产业受到的影响全覆盖。

对此,我方也明确表示,调查坚持“三公”:公正、公平、公开,欢迎受影响企业参与。

同时调查结果将用来裁决、采取必要措施,甚至可能推动双边谈判或升级到WTO等多边机制。

看到我们对墨西哥出手,媒体和专家纷纷解读这次行动。

香港《南华早报》直接点出,墨西哥加税是“讨好华盛顿”,而我国调查就是明确信号,告诉墨西哥不要轻易踩红线。

社科院专家徐世澄指出,反倾销调查时机恰到好处,是向墨西哥发出的警告。

我国采取的是回应式策略,不会逼第三方选边,但对于那些公开支持美国、损害我国利益的国家,会坚决回击。

敢碰就得付出代价

那么,如果我们真动手,墨西哥得付出多少代价?

说实话,墨西哥对我国的依赖不是说说而已。

2024年,中墨贸易额超过1千亿美元,我们还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

汽车和零部件是重头戏,我国向墨西哥出口零部件127亿美元,占其自华进口总额14.1%,其中电池和发电机出口9.27亿美元。

轻型车销量占墨西哥总销量13%,其中进口占比很高,过去五年从0.5%飙到9.7%。

不仅整车,我国零部件企业投资也很猛。

比如,2014-2023年,零部件制造商在墨投资79亿美元,占我国对墨汽车行业总投资37%,远超过主机厂46亿美元的22%。

有意思的是,这些零部件企业在墨西哥布局多是为了服务北美市场,特斯拉还在推动宁波供应商赴墨建厂,加快投产进度。

而且,我国主机厂大多仍从我国直接进口整车或零部件,墨西哥境内的零部件企业同样高度依赖我国供应,2024年进口金额近20亿美元。

换句话说,墨西哥汽车产业链的血脉几乎连着我国。

一旦我们采取措施,墨西哥轻型车组装、零部件生产、供应链运作都会被直接牵动。

零部件涨价,生产成本飞涨。

消费者端,车价飙升,销量下降,连带金融、物流和销售环节都要受影响。

不仅是汽车,纺织业也是一样。

它们的纺织企业受到保护,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却主要依赖我国进口,一旦供应受阻,成本上涨,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就被压缩。

另外,墨西哥营商环境和国际声誉都会受影响。

未来,中企可能只会在墨西哥开店卖东西,不会轻易建厂投资。

这就是底线思维:敢碰我国利益,就得付出代价。

墨西哥以为可以跟美国唱双簧,还有大佬撑腰。

但离开我国供应链的现实摆在那里,玩两面派的风险不小。


参考文献:

玛格丽特·迈尔斯:中美博弈下,墨西哥汽车产业如何“夹缝求生”,观察者网,2025-09-08

墨西哥对华关税连环招!跨境电商、包裹、纺织品全,宁波市商务局,2025-09-09

清单公布!墨西哥拟对中国征收50%关税,中方回应(附产品清单), 信息服务部,2025-09-12

中国对墨西哥发起贸易调查,“警告其不得屈服美国压力”,观察者网,2025-09-27

商务部:对墨西哥相关涉华限制措施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观察者网,2025-09-25

中国对墨西哥发起贸易调查,“警告其不得屈服美国压力”,观察者网,2025-09-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墨西哥   说到做到   代价   利益   我国   美国   关税   美元   零部件   观察者   贸易   措施   销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