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廿一日|9月12日周五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阳明先生于病榻写就的《答聂文蔚书二》,凝聚其心学精华,以深刻哲理直指人性与社会的根本问题。其思想对当代现实有着深远的警示意义:
一、良知的平等性:打破圣愚之别
阳明先生强调良知是人人本有的道德本能,不因地位、学识而改变。这种平等观打破了传统儒学的精英主义,为每一个普通人的道德觉醒提供了内在依据。
二、良知的现实警示:对抗道德虚无
当“存在即合理”成为借口,当利益掩盖是非,良知论提醒我们:道德标准根植于人性深处,并非虚无。
1.于企业:若能唤醒良知,就不会为利润生产“翻新卫生巾”等害人产品;反之,如海尔张瑞敏砸冰箱、企业主动召回瑕疵产品,正是以良知守住品牌信誉的典范。
2.于个人:致得良知,便能遇事回归本心、在小事中坚守底线,从而远离违法乱纪、坑人害己之事。
三、良知的时代考验:科技时代双刃剑
AI、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带来严峻伦理挑战,其本质是对良知的终极考验。
新技术是双刃剑,既能造福社会,也可能带来危害。企业需以良知划定数据使用边界,而非盲目追求利益。个人应在网络争议中坚守事实,拒绝造谣传谣,共同守护社会的良知底线。
结语: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
守住这份根植于心的良知,便是每个人、每个组织抵御时代乱象的定盘星!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