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平饭店吃饭贵,没想到这么贵,一听可乐50元,光是喝可乐就花掉了400元,每碰一下杯就像倒掉十块钱。
一顿饭的账单最终高达6259元,让人直呼不可思议,窗外的外滩江景成了这顿饭价格的一部分,你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身份象征。
这到底是咋回事?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这里会这么贵?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菜单,更像是一份挑战书,每一个铅字都在考验你的钱包和神经,一听可乐50元,服务员会微笑着告诉你,这价格里不仅有可乐,还有窗外无价的外滩江景。
美食博主赵温豪一口气点了6听,光是喝饮料就花掉了300元,他后来苦笑,碰一下杯,一口就是十块钱。
一瓶看似寻常的依云矿泉水,标价90元;一盘拍黄瓜,88元,理由是只选用黄瓜最嫩的芯;一碗白米饭,15元,还不是无限续,至于那碗78元的拌面和超过600元的烤鸭,已经让人有些麻木了。
赵温豪一行人最终点了16道菜,结账前,账单上是5368元,但故事还没完,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加收20%服务费,891.09元,最终的总价,定格在了6259元。
走出饭店大门,他才敢说出心里话,“你财神爷来了,你也顶不住。”
那笔近900元的服务费,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每个人的心头,它流向了哪里?答案残酷得像个冷笑话,它并不属于那些为你端茶倒水、笑容可掬的服务员,饭店对此的解释是,这笔钱主要用于支付物业、房租等庞大的运营成本。
讽刺的画面就此展开,那些实习生每月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勉强维持生计,即便是正式员工,月薪也不过五六千元。
一顿饭的服务费,就相当于一个实习生三分之一的月薪,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几乎等同于他们一天的基本工资。
这正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现代版注脚,创造极致奢华体验的人,却被隔绝在这场价值盛宴之外,他们是这幕戏剧里最不可或缺、却又最没有存在感的背景板。
大家去高档饭店吃饭,很多时候吃的不是菜本身,而是那个“感觉”,就像这次有人在上海和平饭店吃自助餐,一听可乐要50块钱,为啥这么贵?饭店的人会告诉你,这可乐是带外滩江景的,你喝的不只是饮料,还有窗外的风景。
这种定价方式其实挺聪明的,比如黄瓜为什么卖88块一盘?因为只用最嫩的部分;米饭15块一碗,还不给续,烤鸭600多一只,但有人说味道确实不错。
这样看来你消费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身份象征,你能坐在这里吃饭,说明你有这个实力,和平饭店就像是一个身份的入场券,证明了你来过这里,你有能力消费得起。
不过也有服务员私下说,很多高价菜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一瓶超市卖几块钱的可乐,在这里能卖到几十块钱,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和氛围。
顾客不捅破这层窗户纸,是因为他们享受这种高端的感觉;服务员也不戳穿,因为他们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糊口;而饭店则维持着这个梦境,让价格看起来合理,毕竟在这里,价格是由地段、历史和想象力决定的,而不是成本。
你以为这种天价消费是最近才有的吗?早在四十年前,和平饭店就已经是顶级消费的代表了,有一张1982年3月28日的婚宴账单显示,14桌酒席总共花了一千多元,那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差不多等于一个家庭一年的积蓄,可见那时候的和平饭店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去的地方,只有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
四十年过去了,现在再去和平饭店吃一顿饭已经不再是普通人一生的积蓄,而是一个网红博主用来挑战的内容,但本质上和平饭店依然是身份的象征,依然是一道无形的墙,把人分成了“能进去的”和“进不去的”。
现在的差距在于,能不能轻松地去,而不是能不能去,像赵温豪那样,他刷卡时一脸淡定,似乎毫不在意,但实际上他背后有流量经济的支持——吃这顿饭是为了拍视频涨粉赚钱。
所以你看和平饭店的“贵”,从来不是因为它的东西有多值钱,而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阶层的划分,它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人分成两类:能进去的和进不去的。
不变的是,饭店门口依然停满了豪车,想订个座位还得提前好几个星期,时间没有缩小这种差距,反而让它变得更加明显。
当赵温豪结账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个不同的世界在他身上交汇了,菜单上的数字冰冷无情,服务员微薄的薪水让人感慨,四十年前那张沉甸甸的账单提醒我们,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新鲜事。
窗外璀璨依旧的东方明珠,象征着上海的繁华与中国的崛起,但在这一切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无数人为生活奔波。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在炫富,有人觉得他在浪费,也有人认为这就是现实,但最终大家也只是感慨一下,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饭店依然座无虚席,服务员继续倒着50块一杯的可乐,挑战成功的博主收获了流量,一切仿佛从未改变。
然而菜单被合上后,它所揭示的关于价值、劳动与分配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公平,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也许只能继续努力,继续在自己的位置上奋斗,偶尔看看别人是如何“挑战”这些昂贵餐厅的。
和平饭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消费的故事,更是关于社会结构、阶层差异以及人们对身份认同的探讨,它提醒我们,虽然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却始终如一,无论你是谁,总有一些门槛是你难以跨越的,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