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李德接到共产国际的命令,匆匆离开中国,回了苏联。这位德国共产主义者,真名叫奥托·布劳恩,在1930年代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到中国,帮中国共产党打仗。
他在中国待了好几年,参与了不少大事,但也因为军事决策失误背了不少黑锅,比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导致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他的离开很突然,家里人完全没跟上,就这么留在了中国。这篇文章就想聊聊他走后,那些留在中国的人——他的老婆和儿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萧月华,1910年出生在广东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日子过不下去,14岁就让她去袜厂做童工。
那时候的工厂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光线暗得很,机器整天轰隆隆响,空气里全是灰尘和汗味。她一天得干十几个小时,手脚都停不下来,但这丫头挺倔,硬是没被生活压垮。
后来,她接触到地下共产主义组织,晚上偷偷去上夜校,学会了认字,也开始明白点革命的道理。1926年,16岁的她正式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干起了妇女宣传和组织的工作。
那年头,国民党到处抓人,她跑村串户发传单、开会,动员妇女参加革命,干这事都是冒着生命危险。
1934年,中央苏区里的党组织看上了她,想给李德这个外国顾问找个老婆。当时萧月华干得正起劲,根本没想过结婚的事。
但领导觉得她出身干净,又是革命骨干,就硬是撮合她跟李德。她本来不太乐意,可李健真——妇女部的头儿——劝她说这是“政治任务”,她咬咬牙就答应了。
结果这婚结得一点也不顺心。李德是个德国人,不会说中文,萧月华也不懂德语或俄语,俩人交流全靠翻译,连日常说话都费劲。
更别提性格了,李德脾气大,管得严,想让她在家当全职太太,可萧月华是个闲不住的人,革命工作放不下来,俩人三天两头吵架。
1935年,长征刚到延安,萧月华实在受不了了。她跟李德本来就没啥感情基础,长征路上条件又苦,李德还因为军事上的失误心情不好,脾气更暴躁。
她眼看着好多战友因为错误的指挥死在路上,心里对李德早就没了好感。到延安后,她直接找组织要求离婚,说俩人没法过了,还提到李德对她态度不好。组织一看这情况,也没多拦着,就批了离婚,儿子宁宁归她带。
离婚后,萧月华跟卸了包袱似的,全身心扑到革命事业上。她先去了抗日军政大学学军事和政治,后来又进中央党校深造。她干过不少事,比如组织妇女团体、搞宣传、动员群众斗土匪和恶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也没歇着,继续在各种岗位上出力,支援生产建设。她这人特别能吃苦,工作起来不要命,慢慢地熬出了头。
1960年,她被授予大校军衔,这在当时对女人来说可不简单。后来,她享受副军级待遇,算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肯定。1983年,萧月华去世,享年73岁。她这一辈子,从工厂女工到革命老兵,真挺不容易的。
萧月华的故事听着挺励志。她一个农村丫头,靠自己一步步走到那么高的位置,中间还带着孩子,顶着离婚的压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跟李德那段婚姻虽然不愉快,但没把她拖垮,反而让她更坚定地往前走。
宁宁,1935年生,是李德和萧月华的儿子。他出生那会儿,正赶上长征开始,日子苦得没法说。小婴儿跟着妈妈走那九千多公里的路,风吹雨打,饿了没吃的,生病没药治,全靠萧月华硬扛着把他带大。
长征路上,红军过草地、翻雪山,好多大人没熬过去,宁宁能活下来,真是命硬。到了延安,萧月华跟李德离了,宁宁就一直跟着妈。
他小时候的生活也不好过。延安那地方物资少,国民党封锁,日本鬼子还老轰炸,吃饱都难。孩子们的学校就是几间破窑洞,学点字,唱点革命歌,老师教他们要忠于党,为人民奋斗。
宁宁就在这环境下长大,知道自己是革命的后代,但估计也明白他爸李德不是啥光彩人物。萧月华应该没少叮嘱他,别老提李德,安心过自己的日子。
关于宁宁长大后的事,资料实在太少。他没跟李德联系过,也没啥公开记录露面。
有人猜他可能是怕李德那段历史给自己惹麻烦,毕竟李德在中国的名声不太好,第五次反围剿的锅甩不掉,很多人觉得他是“罪人”。宁宁可能就想离这摊子事远点,过个普通人的生活。
他估计跟着萧月华到处跑,后来新中国成立,可能在哪个小地方安了家,干点不起眼的工作,比如教书或者当个小干部啥的。结婚没结婚,有没有孩子,也没人知道。
宁宁这人就像隐形了一样,低调得不行。也许他觉得,爹跑了,妈够辛苦了,自己别再给家里添乱,平平淡淡过日子就挺好。他这辈子没沾李德的光,也没背啥骂名,挺聪明的一个选择。
李丽莲,1914年出生,比萧月华小几岁。她是个有才华的女人,早年在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当演员,演过不少戏,长得漂亮,演技也好,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明星。
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她跟好多热血青年一样,跑到延安参加革命。她进了鲁迅艺术学院,学音乐和戏剧,想用自己的本事为抗战出力。
在延安,她跟李德是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她会点英语,李德也能说英语,俩人聊得来。她喜欢艺术,李德也对这些有点兴趣,俩人一拍即合。
1938年,他们结了婚,日子过得还挺甜蜜。延安虽然条件差,但那会儿文化活动挺多,他们一起看戏、聊文学,感情不错。
可惜好景不长,1939年8月,共产国际因为苏联跟德国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急着把顾问召回去。李德接到电报,说走就走,想带李丽莲一起,可她没护照也没签证,苏联那边不批,他就一个人上了飞机。
李德走后,李丽莲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她没消沉。她继续在延安教书演戏,1940年演了曹禺的《日出》,演女主角陈白露,特别出彩。
那戏在延安火了,观众都说她演得真,把角色的苦和挣扎全表现出来了。她那几年忙得很,既演戏,还教学生,帮着搞文化宣传,挺有干劲。
1946年,她跟剧作家欧阳山尊结了婚。欧阳山尊是欧阳予倩的儿子,也是个文化人。俩人回了上海,她接着演戏,但挑戏很严格,只演那些有进步思想的。
她还参与了妇女组织,帮着建了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剧院,对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出了不少力。她不光会演戏,还唱歌,演过传统戏曲,也试着把西洋音乐改编成中国味儿,观众挺喜欢。
可惜,李丽莲命不好,1965年就去世了,才51岁。可能是生病走的,具体啥病没说。她这一生虽然短,但活得挺精彩,从上海的电影明星到延安的革命演员,再到新中国的文化骨干,留下的东西不少。
李丽莲跟李德那段婚姻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她没被抛弃的阴影压倒,反而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她跟萧月华不一样,一个是搞革命出身,一个是艺术圈出来的,但俩人都挺坚强,各自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挺远。
李德回了苏联,日子不算太惨。他先被共产国际审查了一番,自己也承认在中国犯了错,挺后悔的。不过他以前干过不少事,功劳簿上有点墨迹,加上没啥恶意,组织就没怎么罚他。
后来,他在莫斯科一所军事学院教书,二战时还帮苏联打过德国。战后,他回了东德,住在东柏林,干起了翻译和编辑,弄些马克思主义的书。
1973年,他出了本回忆录,叫《中国的纪事》。书里提到了李丽莲,说那段日子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但对萧月华和宁宁一个字没写,可能是觉得没啥好说的,也可能是不想翻旧账。他1974年死了,活到老,也没再回过中国。
李德这人挺复杂的。在中国,他搞砸了军事指挥,挨了不少骂,但私底下,他也有感情,也有遗憾。他走了,留下的家人却得自己面对后面的日子。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