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俄之间的领土话题,总让人觉得敏感又复杂,尤其是西伯利亚这么大一块地儿,俄罗斯人占了绝大部分,可曾有一个韩国学者跳出来说,这地方从五千五百年前起就该是中国核心领土。
这人叫金在吉,是韩国历史考古圈的资深玩家,他这番话一出口,立马在网上搅起一池春水。不是空穴来风,他列了堆证据,从古籍到考古遗址,全是干货。
先得搞明白西伯利亚是啥玩意儿。这地方横跨亚欧大陆东边,从乌拉尔山一直扯到太平洋西岸,总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国土的八成多。
气候冷得要命,针叶林、苔原到处是,河流像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那么粗壮,养活了不少游牧部落。历史上,这儿不是俄罗斯人的地盘,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各种民族在这儿晃荡。
匈奴、鲜卑、突厥这些老熟人,早早就把这儿当家了。蒙古人更牛,从这儿起步,成吉思汗带着队伍南下,建起大帝国,留下了贡赋的规矩。
俄罗斯人是怎么掺和进来的?得从十六世纪说起。那时候,莫斯科公国刚统一周边,东斯拉夫人为了毛皮贸易,翻过乌拉尔山东进。
毛皮是他们的命根子,欧洲的资源快榨干了,只能往东淘。1582年,哥萨克头子叶尔马克带队打阿巴拉克湖战役,干翻了鞑靼汗国,沙皇伊凡四世一看机会来了,赏赐铠甲奖章,直接把地儿划进帝国版图。
从那起,扩张就停不下来。哥萨克、商人和沙皇官员联手,先抢地盘,再收税,最后赏钱继续推。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他们就把边疆推到鄂霍次克海和堪察加半岛,整个西伯利亚全盘拿下。毛皮产量从1636年的九千张蹿到1643年的十四万张,钱哗哗地往莫斯科流。
这扩张模式简单粗暴,靠火枪对弓箭,土著部落散沙一盘,很快就散了架。到十八世纪末,楚科奇半岛也落网,俄国用了两百年,吞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
可金在吉不这么看,他觉得俄罗斯这扩张是后来者居上,根儿上这地儿跟中国脱不了干系。他的论点直指五千五百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文化一脉相承。
考古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挖叶尼塞河流域,出了几百处遗址,阿峰达瓦遗址最典型,那儿两种文化并存,阿峰达瓦文化和果格列瓦文化,全是细石器类型。
工具小巧精致,用石英岩、脉石英、燧石打成石核、石叶、刮削器、尖状器啥的。中国北方遗址也差不多,原料一样,技法一样,都是多面敲击、间接打击,刃口锐利得能刮骨头。
区别有,但不大:北方尖状器多点,西伯利亚刮削器占优。可整体看,这技术传播路径明摆着,从南往北走,原始人很可能从中国北方迁过去,带着工具定居河谷平原。
金在吉没止步于考古,他还翻古籍,尤其是《山海经》。这部上古地理书,描述北方极寒之地,高山冰川,河流大泽,跟西伯利亚对得上号。
书里说“北极之下,有山曰融父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象”,再看西伯利亚的矿产和动物,犀牛象类虽少,但冰原河流的描绘太贴合了。
他推测,这不是巧合,而是古中国人早就在那儿活动过。封建王朝时期,中国对西伯利亚的管理痕迹也留下了点,比如汉唐时北方边疆延伸,蒙古帝国衰落后,部落还延续贡赋给中原王朝。
金在吉在会上直言,最早追溯到五千多年前,这块地是古中国核心领土,不是俄罗斯后来的殖民产物。
这证据听着有板有眼,但为啥韩国学者说这个?金在吉研究东亚历史多年,专攻中韩文化交融。他不止说西伯利亚,还扯到韩国古代属于中国领土。
像汉朝时,北韩地带基本是中国郡县,公孙家族管着乐浪郡啥的。后来三国鼎立,东汉地图上高句丽标外国,但实际控制有限。
他这套观点,根儿上是想重塑东亚历史叙事,强调早期人类迁徙和技术扩散,不是谁征服谁那么简单。说白了,是学术脑洞,但基于实打实的资料。
考古学上,细石器文化的共通性,现在国际公认,亚洲北部旧石器晚期,标准化生产是主流,从中国北方辐射出去,影响了西伯利亚和韩国半岛。
当然,这话一出口,争议就大了。俄罗斯人先炸毛,他们觉得西伯利亚自十六世纪起就是帝国固有,古籍描述模糊,算不上铁证。
外交部发言人直接怼,说边界问题早定,《尼布楚条约》1689年签的,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后,俄国才收手。韩国国内更乱,金在吉被批背离民族叙事,有人呼吁学校开除他。
网上韩国网民分成两派,一派觉得他亲中卖韩,一派说这是学术自由,得尊重史实。中国这边反应温和,学术圈部分认可文化联系,但强调现代边界不容动摇。
像一些历史学家引用《山海经》北方冰原描述,觉得有吻合,但不会拿来改地图。国际上,这事儿成民族主义史学的案例,提醒大家历史解读多面,别一棍子打死。
细石器文化的趋同,反映环境适应:寒冷区需要小工具,轻便耐用。从中国北方石英岩原料,到西伯利亚燧石应用,链条完整。
差异小,证明交流频繁,不是孤岛。蒙古衰落后,东斯拉夫人东进,踩着旧贡赋体系,快速收编部落。这历史链条,金在吉串得准,但忽略了沙俄的军事现实。
争议中,有价值的是,它让咱们反思领土观。不是谁先到谁占有,而是文化层面的延续。现代中俄友好,能源贸易火热,西伯利亚开发中国参与多,但不会碰红线。
总的说,这事儿闹腾归闹腾,学术价值大。金在吉的铁证,让尘封往事重见天日。五千五百年的脉络,从石器到古籍,串起东亚一角。
俄罗斯扩张史血腥,殖民模式残酷,但那是事实,不是借口。中国抵抗有功,边界稳固。韩国学者插一杠子,提醒大家历史多面,别钻牛角尖。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