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AI芯片上的动作越来越密,英伟达首当其冲。
市场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汹涌。
有人欢喜,有人焦虑,究竟谁真正握着筹码?
AI芯片的隐秘后门与供应链监控
最近几个月,关于美国AI芯片是否存在"后门"的争议愈演愈烈。这场风波的核心,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自2024年初推出以来,H20就因性能参数恰好卡在出口管制红线边缘而备受关注。但更令人不安的,是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隐秘设计。
据《环球时报》8月12日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就H20芯片的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尽管该公司反复强调"芯片没有后门",但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员刘欣然指出,H20的大部分设计细节仍处于保密状态,关键驱动与固件的闭源特性,使得检测硬件或软件层面的恶意代码异常困难。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更是直言,从技术角度看,无论是在硬件中植入微型监控电路,还是在驱动程序里隐藏追踪代码,都具备高度可行性。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今年5月,美国议员提出《芯片安全法》提案,要求所有高端AI芯片必须在180天内集成"位置追踪"技术,甚至能远程阻止未获许可的芯片启动。
虽然该法案尚未通过,但路透社8月13日的独家报道披露,美国商务部已在部分高风险服务器货柜中秘密安装定位追踪器,直接介入物流环节监控芯片流向。戴尔和超微的供货商证实,他们经手的设备中确实发现了可疑装置,有的甚至藏在主板缝隙里。
这种"物理级监控"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云计算企业的采购人员发现,新到货的服务器机箱出现异常钻孔痕迹,疑似为安装追踪器所为。
东南亚代工厂的工程师在X光扫描中发现,半数主板存在不明光斑,怀疑是美方植入的微型芯片。这种操作正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信任基础——DHL等物流巨头已开始拒绝承运可能涉及敏感技术的订单,理由是"无法保证货物未被篡改"。
英伟达的妥协与市场争夺
面对美国政府的层层加码,英伟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作为全球AI芯片龙头,中国市场贡献了其数据中心业务近20%的收入,但2025年4月生效的新版出口管制,几乎切断了其高端产品的对华通道。
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一季度因H20库存过剩计提了45亿美元费用,预计第二季度还将损失80亿美元,更可能错失高达500亿美元的中国算力市场。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英伟达不得不采取"削足适履"的策略。H20的研发过程堪称教科书级的合规博弈:研发团队反复测算算力参数,既要将FP8精度下的算力压到30TFLOPS以下(低于管制阈值),又要通过提升HBM3内存带宽来维持竞争力。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H20在AI推理场景的速度反而比被禁的H100快20%,但训练性能却大幅下降。即便如此,英伟达仍不得不同步推进L20、L2等多款小改型号,试图在合规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
更具争议的,是美国政府要求的"准入费"机制。据《环球网》8月13日报道,英伟达和AMD需将对华销售合规芯片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财政部,作为继续出口的条件。
这种"分润式监管"在半导体行业史无前例,既增加了企业成本,又削弱了产品竞争力。但为了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英伟达只能接受——其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已向台积电订购30万套H20芯片组,并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30A芯片,继续按照管制红线设计性能参数。
然而,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正在受到挑战。随着国产AI芯片的快速崛起,英伟达的市场空间正在被挤压。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590等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且得到政府政策支持。
中国在HBM3存储芯片和CoWoS先进封装技术上取得突破,国产HBM3预计年内量产,普莱信智能的TCB设备也完成了CoWoS-L测试打样。这些进展意味着,即便没有英伟达的芯片,中国也能构建自主可控的AI算力体系。
破局之路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采取了"双轨并行"的破局策略:一方面加速国产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推动供应链多元化。这种策略正在产生显著效果。
在技术层面,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创新速度。今年初发布的DeepSeek-R1大模型,通过优化算法设计,将训练所需算力降低到传统模型的1/10,直接冲击了英伟达的高端芯片市场。
国产HBM3的突破彻底改写了存储芯片的竞争格局——此前全球HBM3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垄断,而中国企业的加入,不仅打破了技术封锁,还可能引发价格体系重构。
在供应链层面,中国正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等倡议,构建去美国化的技术生态。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合作重点:中国与沙特达成AI芯片供应协议,协助建设数据中心;在阿联酋部署基于国产芯片的AI训练平台。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既规避了美国的出口管制,又为国产技术提供了验证场景。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开始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物流路径,使用量子加密集装箱运输敏感设备,从物理层面保障供应链安全。
长期来看,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在于生态系统的竞争。英伟达的CUDA平台曾是AI开发者的"黄金标准",但中国正通过开源社区和政策扶持,推动自主计算架构的发展。
结语
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中美科技竞争的深层逻辑——这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市场控制权、规则制定权和供应链主导权的全面较量。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和供应链监控维持优势,但中国的反制措施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对企业而言,这场博弈带来的启示是:技术自主与生态构建比短期市场份额更重要。英伟达若不能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新平衡,可能会重蹈当年诺基亚的覆辙;而中国企业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结束,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率先打破技术垄断,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谁就能在AI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参考资料:警惕!芯片安装“后门”,招数不少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