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最后期限’就剩8天,还没人愿意给特朗普递台阶?”
7月9日,这是特朗普给全球众多国家划下的最终期限。
按照美国财长的说法,如果有国家不配合,就会按照最高的关税征收。
只不过这些“唬人”的话这次似乎不管用了,不仅“日韩”这样的老牌小弟不买账,甚至欧盟都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的打算。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印度,他们不仅没有让步,反而还给美国划了“两条红线”...
距离美国宣布的90天关税缓和期结束仅剩8天,全球贸易谈判的氛围却异常“安静”。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通过高额关税威胁,迫使盟友和贸易伙伴迅速达成协议,开放市场并降低贸易壁垒,然而现实远非如此。
除了英国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均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被视为美国忠实盟友的印度,在谈判中率先划下两条不可触碰的红线——农业和乳制品领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
这种局面不仅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也暴露了美国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孤立处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原本是他“赚钱”的一种强硬手段,试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各国让步。
他曾明确表示,若在7月9日缓冲期结束前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日本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
只不过,这一威胁并未如预期般奏效。各国不仅没有急于妥协,反而展现出更大的谈判韧性。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已做好了与美国谈判失败的准备,可见欧盟心意已决。
而日本和韩国同样未向美国低头,双方在汽车和半导体等核心产业问题上僵持不下。
日本的汽车产业是其经济支柱,若接受美国的关税限制,将严重影响其经济自主性;韩国的半导体行业同样面临类似困境,谈判中几乎没有退让空间。
这种集体性的“冷处理”让特朗普的关税策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过去,他曾多次通过高关税威胁迫使贸易伙伴妥协,但如今,各国显然已经适应了这种高压手段。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谈判中主动出击,率先划定底线,彻底打乱了美国的节奏。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明确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度在谈判中的核心关切,任何协议都必须谨慎对待这两个领域。
印度的强硬态度与其国内经济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尽管印度近年来频频宣称自己是“新兴大国”,并有望成为发达国家。
但其国内贫富差距依然显著,底层民众占据人口多数,农业和乳制品行业是他们的生存基础。
如果美国对这些领域征收高额关税,将直接导致印度农产品和乳制品出口受阻。由于国内购买力有限,滞销的产品可能积压在农民手中,进而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
莫迪政府显然深知这一点,特别是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任何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决策都可能动摇其执政基础。
因此,印度在谈判中坚决维护农业和乳制品领域的利益,明确表示不会为了迎合美国而牺牲本国农民。
更具体来看,美国在谈判中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农产品、乙醇、乳制品、酒精饮料、汽车、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尤其希望印度取消对转基因产品和产奶动物饲料的严格限制。
这些要求对印度而言几乎是“不可触碰”的雷区。印度国内的汽车、制药和小型企业已经对美国产品的潜在竞争表达了担忧,呼吁政府采取渐进式开放策略。
与此同时,印度教民族主义经济组织“司瓦德希觉醒运动”也在公开反对与美国达成协议,认为引入美国转基因产品和非素食饲料生产的乳制品将损害印度农业和小型工业的利益。
而且除此之外,印度的强硬立场不仅是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回应,也与更广泛的国际局势有关。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90天关税缓冲期协议,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
一些分析认为,这显示出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博弈中出现妥协迹象,暴露出其经济压力的弱点。
而印度更是在这一消息公布的次日便将美国告上世界贸易组织,显示出其对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不满。
这种快速反应不仅是对美国的试探性反制,也被外界解读为印度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试图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尝试。
中国的强硬态度和战略韧性显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某种启发,让印度、欧盟、日韩等国在面对美国时更有底气划定自己的底线。
然而,印度在谈判中的影响力终究是优先,毕竟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较小,其经济结构和出口能力难以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可尽管如此,莫迪政府通过划定农业和乳制品的红线,展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这种策略既是对国内民众的回应,也是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的尝试。
而且在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经济保护主义进一步限制了其在谈判中的灵活性。印度的小型企业和农业从业者担心开放市场会导致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从而威胁本地产业。
莫迪政府需要在维护国内经济利益和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印度不仅要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还要应对国内民众对经济稳定的期待。
随着7月9日最后期限的临近,印度能否在谈判中守住底线,获得有利结果,仍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因印度的强硬立场而作出妥协,目前尚无定论。
但欧盟的“做好失败准备”、日韩的坚持不让步,都表明各国在面对美国的高压政策时,越来越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而非一味的去迎合。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特朗普:亲爱的日本,你们的汽车关税是25%》
国际金融报 2025-07-01 《“关税大限”倒计时,特朗普放话:直接通知,无需开会》
新浪财经 2025-06-30 《美国财长警告:7月9日截止日期后,各国可能面临更高关税税率》
北晚在线 2025-07-01 《“关税大限”将至,美国和各国的谈判都“卡”在哪儿?》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