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的外卖人们真的还敢吃吗。
以前下馆子,咱推门进去,店里啥样、吃的咋样,一眼就看明白了,可现在点外卖,越来越像玩盲盒,吃到的饭菜好坏,全凭运气。
而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不良商家用AI伪造高大上的门店图,甚至连菜品图都造假,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商家的销量竟然高达9999+。
他们靠着这些虚假的东西赚的盆满钵满,而原本靠实体店面建立起来的信任,却在一点点的消失。
想当年,外卖软件刚冒头的时候,那可真是给咱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吃饭,选择有限,不是家附近那几家馆子,就是单位周边的小店。
可外卖软件一出现,好家伙,只要手指轻轻一点,不管是本地特色小吃,还是异国风味料理,应有尽有,感觉整个美食世界都被搬到了眼前,这便利性简直没得说。
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点外卖心里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优先选择那些有实体店面的商家。
道理很简单,一家店既然敢开在街边,迎接南来北往的顾客,那在卫生和菜品质量上,总归得有个基本的底线。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卫生问题砸了自己的招牌,相反,那些藏在角落里,连地图上都搜不到的纯外卖小作坊,大家对它们总是心存疑虑,能不选就不选。
那时候,外卖平台上商家展示的“门店实拍”图片,就像一颗定心丸,咱们看着这些照片,想象着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制作出来,心里就觉得踏实。
一边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美食的惬意,一边还能因为看到真实的门店环境而感到安心,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然而,商家们很快就发现了线上“门面”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开始用各种修图软件,对菜品图片和门店环境图片进行精心处理。
原本普普通通的一盘菜,经过调色、打光、摆盘等一系列操作后,瞬间变得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那些原本破旧的桌椅、昏暗的灯光,在修图软件下,也摇身一变,成了窗明几净、格调高雅的用餐环境。
消费者也不是吃素的,被“图片仅供参考”忽悠了几次之后,就学聪明了。
下单之前,大家都会习惯性的去翻评论区,专门找那些没有经过美化的“买家秀”。
这些真实的照片,虽然可能拍得不太好看,甚至有些模糊,但却能让我们看到食物最真实的样子。
慢慢的,一些厉害的消费者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光看照片的光影和细节,就能判断出这张图片是经过专业修图的,还是顾客随手一拍的原图。
在这场消费者和商家关于“真实”与“美化”的较量中,虽然大家都有些累,但好歹还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心里也大概有个底。
谁也没想到,AI的出现,让这场较量变得更加复杂和残酷,现在打开外卖App,时不时就能刷到一些看似很有格调的新店。
门店照片里,暖黄色的日式风格门头,木质招牌透着文艺气息,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还能看到店员在里面忙碌的身影,店门外甚至还有几位顾客在排队等位,整个画面看起来热闹非凡,让人一看就觉得这肯定是一家用心经营的好店。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2025-08-13——AI假图欺骗消费者,外卖商家还想不想吃这碗饭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那些排队的顾客,面部表情模糊,动作也显得很僵硬,门头的字体放大看,有些扭曲变形,整个画面精致得过分,就像游戏里的场景渲染图,完全没有真实世界该有的烟火气。
没错,这些很可能就是AI生成的假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图片与实物不符了,而是彻头彻尾的“无中生有”,是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野人家·绝无预制菜”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在网上,这家店是一个古色古香、人声鼎沸的餐馆画面,充满了烟火气,让人看了就想进去尝一尝。
可结果呢,有较真的网友顺着地址找过去,发现所谓的餐馆竟然是一个藏在角落里的小作坊,光线昏暗,环境寒酸,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家号称“绝无预制菜”的店,厨房里连明火都没有,只有几台孤零零的微波炉,不停地加热着料理包。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2025-08-08——外卖商家也“照骗”:平台上的头像由AI生成,实际可能只有厨房
这种赤裸裸的欺骗,对消费者的信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我们一直以来相信的“实体店”,在AI的包装下,竟然成了一个虚假的幌子。
那些用AI生成的精美图片,掩盖了小作坊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和劣质食材。
现在很多月销量几千甚至上万的店铺,背后说不定就隐藏着这样一个由AI构建的“海市蜃楼”。
更让人无奈的是,制作这些虚假图片的成本低得超乎想象,在AI绘图工具上,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张像模像样的门店图。
如果商家自己懒得动手,电商平台上还有大把的第三方服务,花几十块钱就能定制全套的店铺包装图,甚至还能“包过审核”。
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假图产业链”逐渐形成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点外卖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吃到一顿放心饭,每个人都得像个侦探一样。
打开商家页面,要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看看有没有AI的痕迹,然后复制商家地址,打开地图软件,切换到街景模式,实地查看店铺的真实面貌,还没吃到饭,心就已经累得不行了。
这种虚假宣传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也扰乱了整个外卖行业的生态。
当虚假宣传的成本如此之低,而带来的收益却高得诱人时,那些老老实实做菜的商家,反而可能因为不够“亮眼”,在第一轮的“颜值筛选”中就被淘汰。
这无疑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信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使用AI图的商家。
有些商家可能只是想用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展现自己理想中的品牌形象,并没有恶意欺骗消费者的意图。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商业社会中,尤其是餐饮行业,“真实”是最基本的底线。
毕竟,我们吃的东西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
AI技术本身并没有错,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也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行骗。
但如果一个商家连自己的门面都不敢以真实面貌示人,那我们又怎么能相信他端上来的食物是安全、可靠的呢?
说到底,餐饮行业的核心永远是菜品本身,口味好不好、品质过不过关、卫生是否达标,这些才是真正能留住顾客的关键因素。
AI图片或许能吸引一些顾客的眼球,让他们下单尝试一次,但如果食物本身不行,顾客吃过之后留下的差评,将会成为店铺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我们作为消费者,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掌握一些识别AI图的技巧。
而对于商家和平台来说,更应该明白,技术虽然可以让想象变得更加美好,但一顿饭真正的温度和味道,还是来自于那个真实、充满烟火气的厨房。
一旦消费者的信任被透支,想要重新建立起来,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希望在未来,我们点外卖的时候,不用再像拆盲盒一样提心吊胆,而是能真正放心的享受美食。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