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运签#
7 月 31 日,华为在 Gitcode 上正式开源自研的仓颉编程语言,一下子成了技术圈的焦点。这次开源的内容很全,包括让代码能运行的编译器、程序运行的基础引擎 “运行时”,还有开发者常用的标准库等。
仓颉这项目不是突然冒出来的。2019 年华为就开始捣鼓它,花了五年时间打磨,目标很明确 —— 做一款面向全场景智能的新一代编程语言。现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手机、手表、汽车、智能家居,场景千差万别,仓颉就是想在这些不同场景里都能高效发挥作用。
就说它的 “运行时” 吧,是仓颉 Native 后端的核心部分,设计上就追求高性能和轻量化。简单说,就是让程序跑起来又快又省资源,不管在手机还是汽车系统里,都能适配得很好。标准库也很实用,给开发者准备了输入输出、基础数据处理、日期时间计算这些常用功能,不用再自己从头写,能省不少事。编译器则提供了源码和调试工具,方便开发者排查问题。
华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做自己的编程语言?看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很多常用编程语言都掌握在国外手里,万一哪天出点变动,可能影响产业链安全。尤其是在智能时代,从手机到工业设备,代码无处不在,有自己的编程语言,就能在底层技术上更自主。而且全场景智能需要语言能灵活适配不同硬件,现有的有些语言在这方面不够顺手,仓颉就是想填补这个缺口。
开源这事也很关键。把代码公开,能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一起完善它。毕竟编程语言的生命力靠的是生态,用的人多了,各种工具、框架才能慢慢丰富起来,就像现在大家常用的那些语言,都是靠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撑起来的。
有人说 “终于有咱们自己的编程语言了,这步走得踏实”,还有开发者觉得 “开源是明智的,这样才能快速积累用户”。也有人关心 “学起来难不难?以后找工作会不会用得上”,看得出来大家对它的应用前景很期待。
有博主提到,“编程语言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自主研发加上开源,既能保证技术安全,又能激活创新,对整个科技行业都是好事”。还有人指出,“关键不在于从零造一个全新的,而在于能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仓颉如果能在全场景适配和性能上做出优势,肯定能站稳脚跟”。
其实,编程语言的竞争从来不是孤立的,背后是整个技术生态的比拼。华为做仓颉,不只是多了一种写代码的工具,更像是在为智能时代的技术自主搭积木。现在开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能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能不能在实际场景中跑通,才是更重要的考验。但不管怎么说,这至少让我们在底层技术上多了一个自主选项,这本身就值得关注。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