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当地朋友拍着胸脯保证“这地方绝对颠覆你对山西古村的想象”,我大概永远不会拐进介休那条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车子刚转过山坳,一片灰扑扑的土黄色建筑群就趴在山坳里,看起来跟北方随处可见的老村子没什么两样。可当我穿过那道不起眼的城门,抬头撞见那座孔雀蓝琉璃牌坊时,突然明白朋友为啥说“来了就会骂自己没早来”——那抹蓝太扎眼了,像是把整座山的灵气都揉碎了,再浇上釉水烧出来,在山西的烈日下闪着妖冶又庄重的光。
这就是张壁古堡,一个藏在黄土高坡褶皱里的千年秘境。跟那些名声在外的古城比起来,它实在太“袖珍”了,绕着城墙走一圈也就半个多小时,可就是这巴掌大的地方,却藏着能让历史迷尖叫的宝贝。刚进北门时,我碰到个扛着锄头的老汉,他看我举着相机拍牌坊,直撇嘴:“这算啥?底下的才叫真东西。”后来我才知道,他说的“底下”,就是那座传说中绵延近十公里的地下迷宫。
顺着老汉指的方向往村后走,在一片不起眼的菜园子里,找到了地道的入口。掀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着泥土和潮湿的凉气扑面而来,跟地面的燥热简直是两个世界。向导拿着手电筒在前头引路,脚下的台阶又陡又窄,只能猫着腰往前走。“这地道可是个大家伙,”向导的声音在幽暗的通道里回响,“分上中下三层,最深处离地面有二十多米,能藏几千人呢。”我用手摸着墙壁,土坯坚硬得像石头,据说当年建造时掺了糯米汁和石灰,难怪能扛过千百年的风雨。
走了没几步,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岔路口,向导停在一个半人高的洞口前:“你看这个,是专门给哨兵用的瞭望口,能看到外面的动静,外面却看不见里面。”再往前走,脚下突然一空,低头才发现是个深约两米的陷阱,里面还竖着几根朽坏的尖木。“这是防追兵的,”向导说,“当年要是有敌人闯进来,一脚踏空就完了。”最让人叫绝的是通道顶上的“传声孔”,向导在一头小声说话,我在另一头听得清清楚楚。“这技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吧?”他得意地说。
关于这地道的来历,村里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隋末刘武周起义时修的,用来抵御唐军;也有人说早在上千年就有了,历代不断加修。我在地道里碰到一群来考察的历史系学生,他们正拿着卷尺测量,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坚持认为是宋代军事工程:“你看这夯土层的密度,跟宋代边城的工艺一致。”另一个女生却指着一处凿痕反驳:“这明明有明代修补的痕迹,说不定主体是更早的。”他们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向导打圆场:“管它是谁修的,能保一方平安就是好东西。”
从地道里钻出来,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再看地面上的建筑,突然觉得每一块砖瓦都藏着故事。张壁古堡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把军事防御和日常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沿着主街往南走,两边是鳞次栉比的老房子,门楣上的砖雕透着精致,可仔细看会发现,好多院墙都砌得特别高,墙头还留着瞭望孔——这哪是普通民居,分明是一座座小型堡垒。
走到街中心,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空王佛行祠。跟别的寺庙不一样,它的屋顶铺着一层亮晶晶的琉璃瓦,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是撒了一把宝石。“这可是咱们介休的绝活,”守庙的老人指着房檐说,“你看那些龙啊凤啊,都是琉璃烧的,几百年了一点都没褪色。”我凑近了看,那些琉璃构件果然栩栩如生,龙的鳞片、凤的羽毛都清晰可见,尤其是绿色的琉璃瓦,绿得像深潭里的水,透着股灵气。
寺庙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通明万历年间的孔雀蓝琉璃碑。它就立在大殿门口,不算高大,却自带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碑身通体是那种罕见的孔雀蓝,阳光下会泛出紫绿相间的光晕,上面的黑釉文字笔力遒劲,一点都不像民间工匠的手笔。碑额上的双龙戏珠更是精彩,龙身的鳞片用不同深浅的蓝色表现出来,立体感极强,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碑上飞出来。
“全国就两通这样的琉璃碑,另一通在五台山,”老人摸着碑身说,“当年烧这碑的时候,据说窑工烧了十几次才成,稍微一点火候不对,颜色就差远了。”正说着,旁边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插了嘴:“我看这碑的釉色,跟景德镇的不一样,应该是本地工匠自己琢磨出来的配方。”老人立刻反驳:“那可不,咱们介休的琉璃匠人,当年都是给皇宫供货的,手艺能差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了起来,从釉料配方说到烧造工艺,最后竟然相约去村里找老匠人求证。
在古堡里逛得越久,越觉得这里处处是矛盾又处处是和谐。你既能在军事堡垒般的城墙里找到精致的琉璃艺术,又能在香火缭绕的寺庙旁发现防御用的箭楼。最有意思的是南门城墙上的那十六座祠庙,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有佛教的,有道教的,还有民间信仰的,简直是个“宗教博物馆”。我在真武殿门口看到两个老太太,一个在烧香祈福,一个在给孩子讲解墙上的壁画,嘴里念叨着“这是玄武大帝,能保平安”。
站在南门的城楼上往下看,整个古堡的布局一目了然,街道、寺庙、民居井然有序,据说还是按照星象排布的。向导指着远处的山峰说:“你看那座山的形状,像不像一条龙?古堡正好在龙的眼睛位置。”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还真有点像,可旁边一个搞建筑的游客却不以为然:“这就是巧合,古代建城肯定先考虑防御,星象之说多半是后人附会的。”两人为此争论了半天,最后也没个结果。
离开张壁古堡的时候,夕阳正把那座孔雀蓝琉璃牌坊染成金色。回头望去,这座藏在黄土高坡里的千年古堡,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可那些琉璃瓦的光芒、地道里的幽暗、人们争论的声音,却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它不像那些热门景区那样光鲜亮丽,却有着一种让人着迷的生命力——无论是地下的军事智慧,还是地上的艺术瑰宝,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与艰辛。
或许这就是张壁古堡的魅力所在,它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更是一部活的历史。在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可能引发一场争论,每一个转角都可能发现一个惊喜。难怪有人说,来张壁古堡一次是不够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在这里发现什么秘密,又会因为哪个细节,跟陌生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笑着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说法”。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