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6元鸡排藏着啥生意密码?

导语:

图片来源:微博@奶熊杏


“袋子六元,鸡排免费送,吹走抢走我不认账!”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的这句话,曾让全网笑出眼泪。

国庆前,他靠六块钱鸡排和“把游客当朋友”的真诚,火成“情绪补给站”;国庆后,却因“笑容消失”“鸡排温了”被吐槽“塌房”。

从“顶流摊主”到“争议中心”,鸡排哥的故事,撕开了网红经济的“真诚悖论”——流量会褪色,但真诚能穿透热闹,照见最朴素的商业本质



一、走红不是偶然:他用“人间烟火”打败“精致套路”

鸡排哥的爆火,根本不在“营销”,在“反营销”。

图片来源:微博@奶熊杏


当其他摊主忙着打广告、搞直播时,他蹲在油锅前,边炸鸡排边和顾客唠嗑:“今天天热,鸡排多炸10秒,外酥里嫩!”游客排队两小时,他递鸡排时补一句:“小心烫,这袋子我给您系紧点。”甚至自嘲:“我这鸡排不脆不要钱,要是温了,您找我,我给您重炸!”

这种“不装”的松弛感,戳中了当代人的情绪痛点。网友说:“他不像摊主,像邻居家大哥,买鸡排是其次,图个开心。”数据更实在:他单日接待超2000人,6元鸡排日销破千份,带动景德镇夜市客流涨40%——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本质是为“被当人看”的尊重

对比某些网红店“摆拍式热情”“标准化微笑”,鸡排哥的真诚像杯凉白开:没包装,却解渴。



二、流量反噬:热闹是糖,也是刀

国庆黄金周,鸡排哥的摊位成了“流量战场”:二十多个主播扎堆直播,单日打赏超38万;黄牛把6元鸡排炒到26元;游客吐槽“排两小时,他面无表情”“鸡排温的”。

争议背后,是“真诚”的脆弱性。鸡排哥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忙到深夜十二点,连吃饭都得挤时间。高强度工作下,“笑容”成了奢侈品。有游客拍到他擦汗时嘟囔:“我也想多笑,但实在累得笑不动。”

更扎心的是,互联网要的不是“理解”,是“持续供给情绪”。以前他“每份鸡排都检查”,现在“顾不上,只能保证基础卫生”;以前“和每个顾客唠两句”,现在“点头说‘慢走’都算客气”。流量像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是“普通人”的疲惫

但鸡排哥没甩锅。他连夜晒检测报告:“油每周换,肉每天新鲜”;发视频解释:“我不是塌房,是累得没力气表演。”这种“不装完美”的态度,反而让部分网友路转粉:“至少他没躲着问题。”



三、清醒的长期主义:拒绝“快钱”,守住“根”

面对泼天富贵,鸡排哥的选择很“土”:拒绝加盟、不搞直播带货、实行“每人限购2份”。

有人算过账:若开放加盟,他一年能赚上千万;若直播带货,打赏和佣金足够躺平。但他却说:“我炸鸡排20年了,就图个‘让大家吃得放心、聊得开心’。一旦标准化,这味道、这股子热乎气儿就没了。”

这种清醒,来自对“核心价值”的清醒认知:他的摊位,卖的不只是鸡排,是“景德镇的烟火气”,是“普通人的真诚”。就像他说的:“游客来景德镇,不仅看瓷,更想感受这里的人善不善良、热不热情。我做好了,就是给家乡打广告。”

对比某些企业“赚一波就跑”的短视,鸡排哥的“不扩张”,反而是最聪明的长期主义——守住“根”,才能让流量变成“留量”



结束语:

鸡排哥的故事,不是“网红翻车”的警示录,是“真诚经商”的教科书。他从没想过“红”,只是认真炸好每一块鸡排,真诚对待每一个顾客。流量来了,他接住;争议来了,他不躲。

这或许就是商业最朴素的智慧:你把顾客当朋友,顾客就把你当家人;你守得住初心,流量就成得了口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食   生意   密码   景德镇   真诚   流量   摊主   顾客   游客   情绪   国庆   单日   炸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