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中方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开展反倾销调查,并紧随其后对其征收75.8% 的初步关税,自此,加拿大油菜籽痛失中国市场。
迫于国内经济的压力,加拿大多次试图说服中方重新进口加拿大油菜籽,不仅提出重新评估对中国电动车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还派政府贸易代表团访华。
可是在中方眼里,加拿大此番动作更像是“亡羊补牢”,而且诚意不足。再加上此前中加政治关系的紧张,中国对加拿大的“信任账本”已经透支。于是很可惜,加拿大这番努力没有起效,还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中国市场份额,被澳大利亚吃干抹净。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中国分9批购进了54万吨的澳大利亚油菜籽,这些共占据中国2024年总进口油菜籽的8%。这些油菜籽计划在2025年11月到2026年1月之间装载货轮,发往中国。
澳大利亚这波算是踩着点上车。随着中澳关系缓和,中方顺势给了澳大利亚油菜籽订单,直接顶替了加拿大的位置。对澳洲来说,这不仅是几百万吨的生意,也是一次“被中国重新接纳”的信号。
表面是油菜籽,背后是“大国关系的杠杆”。我方选择澳大利亚而不是加拿大,一来是对渔农产业的实际照顾,二来是政治上有意改善与堪培拉的关系,同时也借此向渥太华释放信号:市场不是天降的红利,而是政治关系的产物。
诚然,最近澳大利亚对华也释放了不少的善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辛塔·艾伦正在带团访华,此举得到了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的大力支持,阿尔巴尼斯表示,州长此行有利于带动澳大利亚的就业。
澳大利亚在莫里森政府时期对华关系一度跌到谷底,铁矿石以外几乎全面受挫。但阿尔巴尼斯上台后,逐渐调整姿态,恢复高层接触、放缓在对华问题上的强硬表态。这次维州州长访华,还得到总理公开支持,就是把“地方经济合作”打造成“国家修复关系”的突破口。
艾伦这次带团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想给维多利亚州多带回一些中国投资。此行他已到访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目标很明确:要投资,要订单。
维州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州之一,但也被制造业空心化、就业压力等难题拖累。艾伦此行直奔北京、上海、南京这些经济重镇,就是奔着吸引资本、寻找合作项目去的。
其实,相比澳大利亚联邦层面时不时的政治表态,地方政府更务实:他们不太在乎大国博弈的姿态,更在乎就业岗位和GDP增长。艾伦带团访华,说明地方政府正在积极为本州企业开门路,这种“地方外交”其实也能反向推动国家层面的关系缓和。
对中国而言,艾伦这次来访是一个窗口:既能展示中澳合作的潜力,也能通过地方层面先把合作关系铺开,再倒逼联邦层面持续释放善意。类似的操作,中国也曾经在中美关系里用过,比如和加州的互动。
因此,艾伦此行像是拿着一份“投资计划书”来敲门,希望把维州的经济蛋糕做大;而中国则有机会用投资和市场来“调温”中澳关系。
加拿大失去的油菜籽市场,被澳大利亚迅速填补,还顺带让澳洲重新获得了与中国经济互动的机会。加拿大此前在对华问题上更多是跟随美国步调,政治表态先行,结果换来的却是市场流失。而澳大利亚在经历紧张后选择缓和,立刻就收获订单和访问红利。对比之下,加拿大会发现:一味政治对抗,付出的经济代价巨大。
中国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差异化操作”:谁释放善意,谁就能获得市场。加拿大如果后悔,恐怕也得明白,市场和投资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和外交关系捆绑在一起的。
事到如今,加拿大可能已经在后悔,但更尴尬的是,它想回头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市场不会空等,它早已被别人占了。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