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相信,Windows 10已经问世十年,且将于今年10月14日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这款操作系统在2015年推出时机近乎完美:当时我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仅成了Windows电脑的忠实爱好者,对Windows手机也满怀热情(买了一部水货HTC M8 for Windows)。从Windows预览体验计划启动第一天起,我就全程参与其中,体验每一个新测试版本,直到正式版发布,之后也一直持续关注。
Windows 10“循序渐进”的滚动更新模式,可能会让人误认为这款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里没太大变化。每次更新只带来寥寥几项改动,但十年间更新次数繁多,如今的Windows 10与十年前相比,早已判若两人。
在Windows 10诞生十周年、迎来它最后几个月生命的此刻,我想回望它的起点,再对比它的终点。这是一段漫长而有的旅程:有进步,有倒退,还有许多梦想在途中夭折。
起初,Windows 10显然在努力弥合Windows 7与Windows 8之间的鸿沟。Windows 7是传统的桌面操作系统,而Windows 8试图为平板这类新设备打造新平台,结果却忽视了一直热爱Windows的桌面用户。微软希望通过Windows 10纠正大方向,但从早期版本明显看出,大量Windows 8的元素被Windows 10简单改造,充满了“毛坯房”的痕迹。
但经过多年发展,Windows 10逐渐变得精致。任务栏包含的元素大致没变,但最新版本整体感觉更精细。最初版本中,通知图标与其他系统托盘图标挤在一起,后来又被移到最角落,更靠近操作中心弹出的位置,这样的调整合情合理。系统弹出窗口也不断优化,背景模糊效果更明显,尺寸也更合理。
不过,Windows 10最新版本的任务栏上多了一个新图标——“新闻与兴趣”。它本质上是个新闻订阅栏目,还包含天气、地图等实用小部件,甚至能在任务栏直接显示天气信息。这基本上是Windows 11“小组件”的前身。
“设置”多年来也在改进。最初版本的设置按钮固定居中,调整窗口大小时会留下大片空白;后来的版本采用了更具适应性的设计,空间利用率更高。有趣的是,测试这些版本时我发现,Windows 10最初版本更改显示缩放设置时,会强制用户退出账户;而最新版本中,设置更改即时生效,只建议关闭并重新打开可能无法正确适配的应用。
开始菜单最能体现多年的变革。乍一看似乎差不多,但Windows 10最初版本的开始菜单与现行版本有明显区别。早期应用图标完全围绕“磁贴”设计:纯色背景,中间是简单的白色图形代表应用。不仅磁贴上的图标如此,应用列表里的也是这样。而最新版本中,磁贴背景无色,图标则更鲜艳、细节更丰富,这极大增强了Windows 10的视觉体验。
Windows 10最初的开始菜单并没那么好用:它只推荐少数几个应用,用户必须点击才能进入全部应用列表,而非直接显示在磁贴区域旁边。此外,电源和账户菜单等占用了额外空间,后来它们被折叠到侧边的小区域,以便优先显示应用列表。
不过奇怪的是,在我看来,最初版本的Windows 10在平板模式下的开始菜单反而更好看些。虽然默认不显示完整应用列表,但打开后会以列表形式出现在磁贴旁边;而最新版本中,你可以在磁贴视图和列表视图之间切换,却不能同时显示两者——我个人更倾向于同时显示。
Windows 10最初版本有个明显的功能缺失,你可能已经忘了:它甚至没有真正的全系统暗模式,部分应用只能自己处理明暗模式切换。尽管Windows手机是最早推出这一功能的设备之一,但Windows 10直到更晚的1511版本才加入暗模式。即便如此,当时也像个半成品,多年来才逐渐让更多元素适配明暗模式。
最初版本中,Windows 10的任务栏、开始菜单和弹出窗口是深色的,但所有应用都固守亮色模式。设置、文件资源管理器等都亮得刺眼,与桌面框架的深色调格格不入。
到Windows 10最终版本(22H2)时,大多数常见元素都已适配两种模式:开始菜单、任务栏等区域现在有了亮色模式,文件资源管理器等多数应用也支持暗模式。不过这些功能都是逐步推出的:暗模式2015年底首次出现,而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亮色模式直到2019年才到来,文件资源管理器的暗模式更是过了好多年才实现。但最终,它还是做到了,变得更加完善。
Windows 10发布时存在一个大问题,微软后来不得不修复。Windows 8曾推出一个绝妙设计:OneDrive文件无需下载就能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显示;但到了Windows 10,微软竟认为应该取消这一功能——如果想让文件出现在资源管理器中,必须先下载文件。在云文件开始普及的时代,这显得格外脱节。
过了一段时间,微软最终恢复了Windows 8的设计,让用户可以选择OneDrive的同步方式。这种“无需下载即可查看OneDrive文件”的功能被称为“OneDrive文件按需下载”,它大受欢迎,如今许多云存储应用都借鉴了这一功能,甚至macOS最终也引入了类似特性。
多年来,微软一直试图摆脱IE的坏名声——从Windows 10真正开始实施。当时微软推出了“Project Spartan”(斯巴达项目),最终在Windows 10正式发布时命名为Microsoft Edge。Edge是微软浏览器的彻底现代化:采用全新HTML引擎,比IE有了巨大进步;全新界面对触控和桌面用户都很友好,还支持类似Chrome的扩展功能。
尽管并不完美,但如今被称为“经典版Edge”的浏览器在当时堪称出色。它加载网页速度很快,微软还尝试加入一些独特功能,比如直接在网页上绘图分享。尽管这一功能从未完全成熟(你只能在网页截图上绘图,无法在绘图时与网页交互)。
遗憾的是,Chrome等浏览器的快速发展,让Edge在功能和性能上常常处于追赶状态;而且Edge的更新与Windows更新绑定,根本无法跟上竞品的更新节奏。到2020年,微软z终于放弃了自研Edge,基于Chromium项目重新开发,这让它变得更像市面上的大多数浏览器。
这确实让Edge能加入更多功能,但另一方面,许多功能其实没人想要。如今的Edge塞满了充满垃圾工具的侧边栏、Copilot,甚至还有“先买后付”这种危险功能。一些用户觉得,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把精力放在自研浏览器引擎上。
微软最初曾试图通过“Project Astoria”(阿斯托利亚项目)让Windows 10兼容Android应用,部分预览版甚至在有限范围内实现了这一点,连Windows手机上也能运行。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夭折,但其中的部分技术为“在Windows上运行Linux”埋下了伏笔。2016年,微软正式推出Windows子系统for Linux(WSL),无需虚拟机或双系统,就能在Windows中运行完整的Linux系统,这堪称革命性突破。
在发布后的几年里,WSL成了Windows 10的标志性功能,并迎来重大升级,尤其是2019年的WSL2。它让用户能在Windows上运行Linux图形界面,带来了更完整的Linux体验。多年来WSL持续更新,在Windows 11中甚至增添了更多功能。它可能是微软为Windows 10添加的最具影响力的功能。
这也让更多开发者关注Windows,微软进而推出了Windows终端(Windows Terminal)等最初版本没有的功能。Windows终端是命令行界面的现代包装,将各种命令行工具整合在一起:你可以在其中运行命令提示符、Windows PowerShell、Azure PowerShell,以及已安装的任何Linux发行版的终端。还能在不同标签页打开这些平台,甚至用分屏视图显示不同配置文件,更轻松地处理多任务。
我在最近的文章里写道,Windows 10是微软“最成功的失败品”。如果你重温最初的版本,就能更真切感受到这一点。初装的系统里,应用列表仿佛一片“墓碑”,处处提醒着那些“本可以实现”的可能。除了经典版Edge,几乎所有应用不是已停更,就是被替代。
Windows 10预装了用于设计3D物体的“3D建模师”(3D Builder),尽管3D打印越来越流行,这款应用却始终没能获得足够关注,最终被微软放弃。2017年,微软甚至推出“画图3D”(Paint 3D),试图在3D领域复制“画图”的成功,结果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然后是小娜(Cortana),看到它消失尤其令人难过,尤其是现在我们知道它被国内无法使用的Copilot取代了。小娜诞生于Windows手机,当时我很喜欢它,但用户基数太小,无法成为能控制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正经助手。将小娜带到桌面后,潜在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但需求更少,没几个人需要一个桌面语音助手,尤其是不能用来控制智能设备。对我来说,小娜更像是个“开心果”,我真希望微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我喜欢听她讲笑话,或者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捂脸),看她会给出什么傻气的回答。但微软试图把小娜变成生产力工具,这显然行不通。
再看最初的应用列表,另一个令人心痛的是“手机伴侣”(Phone Companion)应用。它苦涩地提醒着我们:Windows 10 Mobile曾被寄予厚望,应用里还说Windows手机是Windows 10的完美伴侣。当然,如今我们有了“手机连接”(PhoneLink)应用,只能与Android和iOS连接。Windows 10本应构建起PC与WindowsPhone之间的连接桥梁,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实在令人唏嘘。
但随着时间推移,应用列表里的“墓碑”越来越多。微软为Windows 10特意收购的“Groove音乐”品牌,几年后就被放弃(反正国内只能当本地播放器);“电影和电视”也宣布停更(反正国内也只能当本地播放器);就连“获取Skype”应用,如今也成了Skype本身已停服的提醒。另一些应用因停服时间不长,仍捆绑在最新版Windows 10中,但终究是昨日黄花。
本文的初衷是对比Windows 10时代的起点与终点,但要真正分析这段历史,不能不看中间的历程。Windows 10时代的许多梦想太过短暂,在最初版本与最终版本之间就已兴衰更迭。
全平台Skype
微软曾计划让Windows 10成为覆盖PC、手机和Xbox的通用平台,其中就包括让Skype在各平台实现功能通用。在Windows 10 Mobile的1511版本中,微软推出了“消息”“电话”和“Skype视频”应用,将Skype的不同功能与常规短信、电话整合——你可以在一个界面看到同一联系人的Skype消息和短信(有点像iPhone的iMessage),还能在手机上将普通通话转为带视频的Skype通话。
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弃用,微软后来又推出了一款通用Skype应用,仍试图覆盖所有平台。最终,这款应用也被基于网页技术的Electron版本取代。此时Windowsphone已无力回天,“通用应用”也就不再是关注点了。
创作者功能
2017年对Windows 10来说是有趣的一年,微软在当年的两次功能更新中大力押注内容创作——分别是“创作者更新”(Creators Update)和“秋季创作者更新”。这些更新带来了不少重磅功能,比如前面提到的“画图3D”:它试图将“画图”功能延伸到3D领域,你不仅能绘画,还能进行3D建模并打印模型。但几年后,它还是被淘汰了;到了Windows 11,微软回过头去升级经典的“画图”应用,不敢再碰瓷3D打印了。
但在我看来,真正的遗憾是“Beam”的命运,该平台曾支持中文,国内玩家无需加速器即可观看直播。微软收购了直播平台Beam,后来更名为Mixer。有了Mixer,微软在Xbox游戏栏中内置了直播功能,用户无需额外应用就能将Windows PC上的游戏画面直播到网上,还能添加摄像头画面等。在直播尚未像如今这样普及的时代,这真的让每个人都能轻松直播,在我看来堪称完美。当然,由于推广不力和创作者激励不足等原因,用户流失严重,微软最终还是在2020年关停了Mixer,一切都成了泡影。
我的人脉(MyPeople)
“我的人脉”是微软摇摆不定策略的又一受害者,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我的人脉”随2017年Windows 10秋季创作者更新推出,能让你把常用联系人钉在任务栏上,在同一位置通过不同应用与他们沟通。
在我看来,这个应用的核心是:随时沟通你最关心的人,而不用专门打开特定的聊天应用。你可以在任务栏钉住联系人,通过任何保存他们联系方式的应用联系他们;还能通过“人脉”应用将不同平台的账号关联到同一联系人,这在我看来真是个天才想法。当时我大部分在线聊天都集中在两三个人身上,所以这功能非常实用。可惜它没能流行起来,几年后就被取消了。
时间线(Timeline)
这个功能有点意思:在最新版Windows 10中,你仍能看到它的痕迹,但它早已不复当初的承诺。时间线能记录你的操作,让你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最初不仅在一台PC上,还能在不同PC甚至手机之间同步(前提是有兼容的应用支持)。
这个概念很聪明,但由于需要应用主动支持,再加上手机与PC的整合不足(当时Windows手机已基本死球了),根本没有足够的支持让这个功能值得维护。后来同步功能被关停,时间线也就变得乏味多了。如今最新版Windows 10中仍有时间线,但已基本无用。
Windows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微软从Windows 10开发初期就开始推广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概念,但直到2016年HoloLens头显推出才真正起步,2017年“Windows混合现实”及专用头显正式发布后才真正普及。这些头显比HoloLens便宜得多,主打消费级市场。
但它们上市太慢,被Oculus Rift等头戴VR设备盖过了风头(没准你也用Oculus Rift看过VR“小电影”),发布时基本没了市场空间。Windows混合现实从未在消费市场取得一席之地,虽然直到Windows 11才被彻底移除,但如今已无人支持。
Windows 10破碎了太多的梦想。回望最初版本,再对比现在的样子,满是未兑现的承诺和落空的目标。Windows 10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成功融合了Windows 8的友好触控界面与前代系统的桌面易用性,但微软为Windows 10规划的其他目标似乎都半途而废了。最初版本中的大部分内容如今不是消亡就是停更,再看中途试图添加的功能,结局更是令人唏嘘。
Windows 10能走到最后,仅靠两点:一是弥合Windows 8与7之间的差距(即便如此,它的触控界面也很成问题);二是后来推出的Windows子系统for Linux及类似开发工具。这些或许已足够,但Windows 10与其说是塑造了时代,不如说是被时代环境所塑造。你可以争论这是好是坏,但对于像我一样曾为Windows 10激动过的人来说,这无疑令人失望。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