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
2008年,神舟七号乘组需要完成中国首次太空出舱任务,可就在出舱的关键时刻,舱内响起了刺耳的语音警告。
一边是火灾,一边是万众期待的电视直播,面对两难的选择,翟志刚没有丝毫犹豫,只见空间站外,他挥舞着五星红旗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也正着他的勇敢,成就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可问题来了,既然太空出舱任务非常危险,那为什么航天员们还会选择义无反顾呢?
2025年7月,神舟十九号乘组在经历两个多月的恢复期后正式露面,而随着他们的公开亮相,神舟二十号乘组也成为焦点的中心。
没多久,天宫空间站上便传来了好消息,8月15日,在三名航天员的密切配合下,他们成功完成了6.5小时的出舱任务。
这次的出舱任务主要是安装空间站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以及舱外辅助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例行的舱外设备检查等等。
细数一下,加上这次的出舱任务,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顺利完成了三次出舱。
众所周知,航天员每次出舱的危险系数都非常高,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中。
可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会选择前仆后继的完成舱外工作。
这不禁让人疑惑,出舱活动的目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是航天的关键技术之一,最重要的是进行空间站组装和航天器的维护。
目前,天宫空间站是“T”字型结构,未来为了满足多种需求,会发展成“十”字型结构,所以一些必要的组装工作需要航天员去完成。
另外就是关于空间站的维护工作,之前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一发射上天就出现了重大故障,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这才得以“起死回生”。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正是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中国才非常重视太空出舱任务,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神舟七号乘组也顺利完成了首次出舱,只不过过程却非常坎坷。
2008年,神舟七号带着三名航天员飞往太空,执行此次任务的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2008年9月27日下午,翟志刚和刘伯明根据指令换上航天服进行出舱任务,这样的实验他们在地面做了很多次,所以信心十足,可就在转动把柄的时候,发现舱门却纹丝不动。
二人一起用力这才将舱门拉出了一个10厘米左右的缝隙,但是没坚持多久,舱门便又回到了原位,拉扯一番之后,刘伯明将一根棍子递给了翟志刚,他们这才好不容易撬开了舱门。
本以为出舱活动终于能顺利进行了,可就在这关键时刻,舱内传出了火灾的警报声,留守舱内的景海鹏紧急查看“火灾”源头。
一般情况下,刘伯明和翟志刚需要退守回舱内,立刻结束出舱活动,等待下一步指令。可是,眼看全球直播时间将近,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安危,选择继续执行任务。
“必须坚持,反正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
说完这句话没多久,翟志刚挥舞着五星红旗便出现在了全球直播的电视中,那一刻的红色非常耀眼。
与此同时,一则安心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原来舱内的火灾警报属于系统的误报,神舟七号一切正常。
当提及当时惊心动魄的情形时,三名航天员虽然也心有余悸,但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真的回不来了,就让舞动红旗的画面定格,成为我们的告别。”
有了神舟七号打头阵,之后的乘组也都吸取教训顺利完成了各项出舱活动。只不过随着太空微粒的不断增多,现在的出舱任务大多数都是对空间站防护装置的安装。
就比如此次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出舱任务,截至目前,他们一共进行了三次加防,大幅度提高了空间站的安全性。
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国在太空探索的脚步不断加快,地球轨道内存在着无数个空间碎片,形成了太空微粒。
之前,美国的卫星因为被不知名的东西碰撞导致直接解体,数以万计的太空碎片漂浮在没有尽头的宇宙中。
另外,严重老化的国际空间站也进入了危险期,缝隙的数量不断扩大,如果比预计的时间提前“退休”,或许也将有解体的风险,到时候就会形成太空微粒。
这些太空微粒的数量不仅庞大而且速度极快,每秒可达数十公里,以现在的预警系统来说,无法做到100%的拦截,一旦这些碎片撞击到空间站,那么造成的后果将会不可估量,
1996年,法国的卫星被火箭残骸的碎片击中,最终卫星的天线遭到损毁只能报废。天宫空间站也曾遭受过太空微粒撞击,导致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以及实验舱外壁都受到了损伤。
在考虑长期驻留的需求下,加强空间站的防护装置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样就算是给空间站穿上了“金丝软甲”。
从神舟十八号开始,“金丝软甲”的安装工作就已经开始了,首次安装耗费将近9个小时,后来随着技术的熟练和提升,现在神舟二十号的安装时间越来越短了。
目前,防护装置的安装进程已经完成了90%多,等神舟二十号结束任务后,差不多就可以进行收尾工作了。
不过,随着后续空间站的升级,舱外的防护工作可能也会增多,还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断努力。
当然,可能也会有人提问,如此危险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用机器人来代替?
其实现在研发的机器人灵敏度还不够,也没有人类灵活的思维,所以相较于机器人,航天员更适合去完成这项工作,至于未来机器人能否取代航天员,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1]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13年前出舱时遇到“险情”,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