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老十三的感情有多深看看雍正为他破例做的这几件事就知道

说起清朝的雍正皇帝和他的十三弟胤祥,这俩兄弟的关系在历史上真算得上铁杆儿。雍正那人对外头兄弟们下手可狠,动不动就圈禁贬谪,可对胤祥那是真不一样,从小到大,雍正继位后更是把胤祥当左膀右臂使,给了不少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待遇。很多人觉得雍正是个冷血的皇帝,但从他对胤祥的这些破例事儿上看,你就能明白这份感情有多深。

胤禛,也就是雍正,是康熙十七年生的,四阿哥。胤祥小他八岁,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出生,生母是章佳氏,出身不高,在后宫里没啥地位。这俩人从小就在宫里一块儿长大。康熙让胤禛教弟弟算学,两人天天在一块儿琢磨那些加减乘除。雍正后来在祭文里写,两人从小就形影不离,长大后一起随康熙出巡塞外打猎。康熙三十七年,胤祥十三岁,第一次跟着父皇去木兰围场,那时候雍正二十一岁,本该跟大哥二哥们儿去骑马射箭,可他总爱带着这个小弟弟在一块儿。史料里从那年到康熙四十九年,胤祥随驾的记录挺多,俩人估计骑射都不咋地,就爱黏一块儿聊天解闷儿。

可好景不长,从康熙五十年到六十年,整整十年,实录里头关于胤祥的记载全没了。这段时间康熙对皇子们管得严,九龙夺嫡那会儿,胤祥很可能因为支持四哥被康熙关起来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在谕旨里提过胤祥,说“十三阿哥,朕另有处置”,跟一些党羽搁一块儿。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批他的奏折时还说胤祥不是特别勤奋忠孝,得防着点。直到康熙六十一年,胤祥才又出现,随驾出巡。这十年空白,让后人猜胤祥就是在牢里蹲着,为雍正站队付出的代价。雍正后来上位,马上就把这事翻篇,说胤祥是无辜牵连,康熙一时气头上鉴谅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驾崩,雍正第二天就登基。继位头一件事儿,就是任命四个总理事务大臣: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雍正让兄弟们避讳,改允字辈)、马齐和隆科多。雍正自己居丧,说心情沉重没法处理政务,全扔给这四个人。但允禩那帮人是雍正的对手,马齐也靠不住,隆科多后来也翻车了。真正挑大梁的就剩胤祥一人。雍正后来回忆,说辅政初期,允禩包藏祸心,隆科多揽权,幸亏允祥挺身而出,稳住了大局。这话听着就知道,胤祥在雍正最难的时候,帮他挡了多少风浪。要不是有这么个铁兄弟,雍正早年朝堂上说不定就乱套了。

雍正元年三月,胤祥封怡亲王,雍正直接破例赏银二十三万两,按康熙给儿子们封王时的旧例。康熙在世时,胤祥太清廉,家里穷得叮当响,雍正特意提这事儿,说全国都知道你家底薄,得补上。胤祥推辞,只拿了十三万两。雍正还不罢休,又想学裕亲王旧例,让怡亲王支宫中物品六年,随便领用。这待遇一般按年给,六年一口气儿太夸张了。胤祥又辞,雍正改成把左领划给他管,还加侍卫和清军一百多人。从这儿就能看出来,雍正不是光说不练,他真想让胤祥过上好日子,不光自己享福,还从家族入手。雍正二年,封胤祥女儿郡主,女婿额驸;三年,又想给胤祥儿子加郡王爵位,胤祥还是辞,雍正就加俸银一万两。

再说工作上,雍正对胤祥的信任那叫一个实打实。胤祥不光总理事务,还管户部,雍正元年成立会考府,相当于中央审计署,查贪腐抄家的事儿,全由胤祥主持。雍正三年,胤祥管直隶水利和营田,亲力亲为搞河道治理和军队屯田。雍正七年军机处一建,胤祥自然是首席军机大臣,很多诏令雍正是口传给他的,官员们听胤祥的跟听皇帝的一样。

年羹尧和隆科多也干过传旨的事儿,可他们很快就因为贪贿结党被雍正收拾了。胤祥不一样,雍正不但不防他,还鼓励官员多跟怡亲王走动,说他是当代诸王大臣里公廉第一。胤祥荐的人,雍正全用,比如十七阿哥允礼,本来雍正疑他是八爷党,罚去守灵,胤祥跪着保,说允礼忠心耿耿,雍正就封果郡王,后来升亲王,管工部户部宗人府。雍正公开说,任用果亲王全靠怡亲王荐。李卫从户部郎中升总督,也是胤祥推的,雍正自己说不知道这人,全凭胤祥力荐。

雍正四年四月,雍正亲笔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的匾额赐给胤祥。这不是随便写的,每字都对得上胤祥的功劳:忠于国家,敬于兄长,诚于待人,直于言事,勤于政务,慎于用权,廉于受禄,明于决断。雍正说,一点不过誉,这八字还概括不全胤祥的德行。同年十月,雍正又破例正式册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元年就封过亲王了,这次用大学士马齐为正使,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为副使,带册宝去王府宣封。这种排场,本来只给册立后妃用,亲王里头胤祥独一份儿。册文是雍正亲撰,详详细细写胤祥的功劳。这待遇搁别的王爷身上,想都别想。

雍正对胤祥的破例,还体现在家族优待上。雍正六年,胤祥三子弘曙死,雍正按贝勒规格葬;七年六子弘晈死,又按贝勒葬。一般王爷儿子死,就这么办,但雍正还加了仪仗一倍,旨里说不必故辞。雍正八年,胤祥病了,雍正住在圆明园,胤祥在焦辉园,俩地方不远,雍正总想去探望,胤祥推辞,坚持自己隔十来天去请安。

病重了,胤祥搬西山住,就是怕雍正担心。雍正设斋坛祈福,让大臣一块儿斋戒。结果五月十三日,胤祥薨了,雍正赶去时人没了。他悲痛得不行,辍朝三日,亲临奠祭。胤祥遗言,丧事简朴,不用金玉珠宝,王妃儿子们照办。雍正只把自己的血泪金帕和佩香囊放进棺里陪葬。

胤祥死后,雍正的破例更多了。先是发布上谕,说从胤祥薨日起,饮食无味,寝不安枕,八年如一日忠爱,古今罕见。下令自己素服一月,寻常人死了都没这待遇。接着,命胤祥配享太庙,这是皇子里的头一份儿。兄弟们都改允字避讳,唯独胤祥恢复本名胤祥下葬,清史上唯一一个不用避皇帝讳的。谥号本是怡贤亲王,雍正觉得贤字不够,又把赐的八字全加前面,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园寝建在涞水县,紧挨雍正的泰陵,雍正十年亲去奠送。雍正九年,原配皇后死,他身体不好都没亲临,这次对弟弟绝不怠慢。

雍正还不止这些,在北京、天津、扬州、杭州等地建祠祭祀,让地方百姓记着胤祥的恩,比如水利上的贡献。怡亲王爵给七子弘晓承袭,弘晓是嫡出,有诗人和藏书家名声。雍正说,几年前想给胤祥家多一个郡王,当时他辞了,现在必须实现,封四子弘皎郡王。一门两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这是大清开国后第九个铁帽子王,第一个恩封的。雍正说,胤祥为国荐人最多,诸王大臣里爱惜人才就他一个。

雍正对其他兄弟像允禩允禟那些,圈禁贬死毫不手软,可对胤祥,从赏赐到任命,从生前到死后,全是破例。为什么?因为胤祥不光是弟弟,还是雍正的“常务副皇帝”,帮他稳朝局、办政务、荐人才。雍正继位初期,流言四起,兄弟们找茬,胤祥一人顶上,挡了多少阴招。雍正七年军机处建,胤祥管西北军机,筹备用兵,雍正朝的西北战事稳下来,有他大功劳。水利营田那些,胤祥亲督,京畿河道不闹灾,直隶屯田养兵,省了多少国帑。

其实雍正这人,猜忌心重,但对胤祥是真信。胤祥生母地位低,没派系靠山,从小就跟雍正黏,夺嫡时站队,蹲了十年大牢,还不改心。这份忠诚,换谁都得重用。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对胤祥家族也延续恩宠,弘晓弘皎的爵位稳稳的。清史上,兄弟情深的不多见,雍正和胤祥这对,搁现在说,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崩于畅春园,安在泰陵,离胤祥园寝不远。

说白了,就是雍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好兄弟不藏着掖着。赏银辞了加俸,封王加铁帽,荐人全用,死了配庙建祠。要是没这份深情,雍正朝哪来那么多实绩?胤祥薨了,雍正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政务全自己扛,压力山大。说到底,这兄弟情不是空谈,是在刀光剑影的宫廷里熬出来的真金。历史上看,雍正对胤祥的厚待,远超常例,足见那份感情的分量。要是没胤祥,雍正的帝王路说不定就走得磕磕绊绊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历史   雍正   感情   雍正和   康熙   亲王   块儿   阿哥   大臣   郡王   兄弟   贝勒   户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