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提醒:不想得“蚊媒传染病”,这3个时段,记得关窗!

从7月初开始,在广东佛山爆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累计病例就攀升到了数千例,还慢慢波及到了广州的周边城市。疾控中心也多次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自身防护。

基孔肯雅热是蚊媒传染病的一种,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不同种类蚊子的叮咬,而引发传播的疾病。

例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西尼罗河热病等。

在炎热的盛夏,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当蚊子吸食带病者的血液后,这些病原体会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这时的蚊子就变成会飞的病毒培养皿。

健康的人被这类蚊子叮咬后就会被感染病毒,引起身体不适。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防止蚊媒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预防重点,在于及时有效的扑灭蚊子的孳生环境。

所有人都是蚊子叮咬的目标对象,所以我们应从生活细节处做到有效防蚊,尤其是以下3个时间段。

一、日出前后

在清晨的5:00—7:00之间,是库蚊和按蚊最活跃的时间段,加之空气中的湿度增高。这些蚊子更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繁殖,并会持续寻找宿主吸血。

库蚊又称为家蚊,主要会传播的疾病有西尼罗河热、日本脑炎和丝虫病。这种蚊子喜欢在臭水沟、化粪池等污水里繁殖,其携带的病菌数量可想而知。

人体如果感染了这类病毒,严重时会引发脑炎,危及生命。

按蚊也称虐蚊,与库蚊不同的是,它比较喜欢清洁的静水,比如池塘、水湾等。

其所携带的病毒可以导致疟疾病和丝虫病的传播。我国虽不是这类疾病的高发区,但也需要防患于未然。

知道以上两种蚊子的生活习性后,不难发现,各类水源区域基本都是蚊子最常见的孳生地。所以,减少蚊子的繁殖场所是防控蚊媒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减少在家中放置多种积水容器,比如鱼缸、没喝完的水瓶饮料瓶、饮水机的接盘、花盆的托盘等。

如果因个人所需一定要放置,需要做到定期清洁

还应尽可能的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比如室内外的积水滞留、花草灌木隐藏下的小水湾等,需要定期清洁和修剪,减少蚊虫栖息地。生活垃圾也要密封后扔掉,以免生活污水与雨水堆积,吸引来更多的蚊虫繁殖。

当我们在室外活动时,一方面应远离一些水域区,避免自己一直处在蚊虫叮咬的环境中,像湖边、水边、江边等。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做好防护,出门前喷一些防蚊虫叮咬的喷剂,也能有效的驱赶蚊虫,防止其靠近。

二、日落前后

夏季傍晚的17:00—19:00是伊蚊最活跃的时间段。白天的持续高温(35℃)会抑制蚊子的活动。到了傍晚时分,气温会回落到20℃—30℃,这个温度区间蚊子的活跃度最强。

蚊子喜湿不喜干。日落前后的空气湿度逐步上升,露水慢慢开始凝结,室外环境不再像白天那样被太阳晒得很干燥。所以湿气的增加,更有利于蚊子的飞行和觅食。

正午太阳高照所产生的强紫外线会灼伤蚊子的复眼。

在清晨和傍晚,蚊子更能看清楚目标人物的移动轨迹。人类的视觉正好与蚊子相反,光线暗的时候就不容易察觉蚊子的方位,容易被叮咬。

伊蚊又称为花斑纹,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这次广州佛山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传播蚊种。

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表有黑白斑纹,在日落时分活跃度最高。它也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的传播蚊种,需要格外留意。

傍晚是人们在室外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包括下班和散步的人群、户外健身和逛街的人们等,都要做好个人防护。

深色的衣服更容易吸引蚊子,所以可以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还要随身携带驱蚊剂,尽量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三、夜间时段

晚上21:00到凌晨的2:00也是很多蚊种的叮咬高峰期。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们休息的时刻,熟睡的人们根本察觉不到蚊子的靠近,所以很容易患上蚊媒传染病。

只有加强室内防护,才能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安装纱窗和纱门,就能很好的阻隔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可以使用蚊帐、电蚊香、灭蚊灯等工具,也能长效防蚊。

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减少蚊香盘的使用。燃烧的蚊香容易刺激呼吸道,会引发咳嗽、喉咙不适等症状,也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在入睡前,我们也可以将驱蚊剂喷在裸露的皮肤上。

驱蚊剂的气味能够强效干扰蚊子的嗅觉,使其不能再通过二氧化碳、人体的汗液气味寻找到目标,从而达到驱蚊效果。前提是要选择成分安全健康的驱蚊喷剂才可以。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喷洒在墙壁上,能够快速杀死会停留在墙上的蚊子。

因为蚊子喜欢在水中繁殖,所以经常会停留在有水的地方,那么,喜欢养鱼的人们,也可以养一些食蚊鱼、斗鱼等种类,利用天敌来消灭蚊子。

结语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时,不要过度恐慌,只要对症处理,大多数都可以自愈。

若持续高热3天以上,或伴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请及时就医。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只要我们按照上述的多种方法把防蚊措施做到位,就能大幅度降低感染的风险。

而且蚊媒传染病只能通过蚊子叮咬感染,不会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切勿相信谣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的增加,很多以前我们没见过的蚊种和病毒逐渐出现,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只有做到全民参与、科学防控,才能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参考资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43卷.9期 《我国首次发现本地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分析》

医学研究杂志 2016.9期 《重视蚊媒传染病》

新华社 2025.7.30 《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养生   传染病   时段   张文宏   蚊子   蚊虫   病毒   时间段   尼罗河   水湾   蚊香   环境   傍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