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可到了一座山前扭头就走,刘伯温:保命要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说起明朝那些事儿,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这个放牛娃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你知道他登基后最担心什么吗?不是贪官污吏,也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害怕有人利用风水龙脉来夺他的江山。

于是乎,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军师刘伯温,让他去把全国的龙脉都给斩了。

这刘伯温也真是厉害,走遍大江南北,砍断了无数条龙脉,可是当他走到东北长白山脚下时,却突然掉头就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放牛娃的野心有多大

朱元璋这人吧,从小就吃尽了苦头。

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兄弟都饿死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去当了和尚。

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25岁那年就跟着起义军造反去了。

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打仗有一套,收买人心也有一套。

从一个小兵慢慢爬到了头领,最后竟然真的推翻了元朝,40岁那年在南京登基当了皇帝。

从参加起义到坐上龙椅,整整用了15年时间。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可不敢放松警惕。

他心里清楚,自己能夺得天下,别人也能夺他的天下。

特别是那些懂风水的高人,要是找到了什么龙脉宝地,培养出个把人才,说不定哪天就把他朱家的江山给颠覆了。

朱元璋越想越不放心,睡觉都睡不踏实。

他琢磨着,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把全国的龙脉都给毁了,让别人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找个能人干这脏活累活

要说斩龙脉这事儿,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

朱元璋手下虽然能人不少,但真正懂风水的,还得数刘伯温。

刘伯温这个人在民间可是大有名气,大家都叫他"再世诸葛亮"。

他不光会算计军事谋略,对风水地理也是门清。

朱元璋建都南京,定都城布局,都是刘伯温出的主意。

朱元璋把刘伯温叫来,开门见山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刘伯温听完后,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事儿得罪天理,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听,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活儿。

朱元璋给刘伯温配了精兵强将,还有各种后勤保障。

他跟刘伯温说得很清楚:这事儿要快,不能拖,必须一鼓作气干完,中间不许休整。

朱元璋担心时间长了,消息走漏,别人有了防备。

拿着寻龙诀走天下

刘伯温带着人马出发了,手里拿着古代传下来的"寻龙诀"。

这玩意儿可是风水师的看家本领,专门用来寻找龙脉的。

什么叫龙脉呢?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就是地下的气脉,像龙一样蜿蜒曲折。

这些地方往往山清水秀,地势险要,容易出大人物。

皇帝陵墓、王侯将相的祖坟,都喜欢选在龙脉之上。

刘伯温按照寻龙诀的指引,从中原地区开始,一路向北、向南、向西寻找。

每找到一条龙脉,他就想办法把它给破坏掉。

有的是挖断山脊,有的是改道水流,有的是在关键位置埋下铁器。

这活儿可不轻松。

刘伯温带着几百号人,背着干粮和工具,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有时候为了找一条龙脉,得在深山老林里转悠好几个月。

找到了还得想办法破坏,这又是一番折腾。

兄弟们都快撑不住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刘伯温他们已经在外面转悠了好几年。

手下的将士们开始抱怨了。

这些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习惯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现在跟着刘伯温到处跑,特别是到了北方,那个天寒地冻的,简直要人命。

有的士兵手脚都冻伤了,有的生病了也没地方治。

更要命的是,这活儿看不到头。

每次以为快结束了,刘伯温又发现了新的龙脉,又得继续奔波。

将士们心里都有怨气,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在骂娘。

刘伯温看在眼里,心里也不好受。

他自己也累得够呛,头发都白了不少,身体也大不如前。

但皇帝的任务还没完成,他不敢松懈。

经过将近十年的奔波,刘伯温终于把中原地区的主要龙脉都给处理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标了——东北的长白山。

长白山下的诡异一幕

长白山这地方,在明朝时期可是真正的边疆野地。

那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人烟稀少。

刘伯温带着疲惫不堪的队伍,一路向北,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

按照寻龙诀的指引,长白山确实有一条很强的龙脉。

这条龙脉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气势磅礴,比之前见过的任何一条都要壮观。

刘伯温心想,这应该是最后一条了,干完这票就可以回去交差了。

他让士兵们准备工具,准备按照惯例把这条龙脉给斩断。

就在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接着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

要知道,这可是夏天啊!夏天下雪,这在任何地方都是极其罕见的异象。

更诡异的是,这雪越下越大,气温骤降,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寒冬。

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有些人的嘴唇都冻紫了。

刘伯温见过的世面不少,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他心里开始打鼓,这会不会是老天爷在警告他们?毕竟斩龙脉这事儿本来就是逆天而行,现在又遇到这种异象,说不定真的惹怒了上天。

保命要紧,撤退为上

刘伯温在雪地里站了很久,心里在激烈地斗争。

一边是皇帝的命令,一边是可能的天谴。

他想起这些年来斩断的那些龙脉,想起路上病死累死的士兵,想起家里等着他回去的老婆孩子。

雪还在下,而且越来越大。

士兵们已经开始有人支撑不住了,有几个年纪大的直接倒在了雪地里。

刘伯温心中一横,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撤退!

他对手下的将士们说:"兄弟们,咱们走!这地方邪门,不宜久留。"

将士们听到这话,如释重负。

他们早就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

在撤退的路上,刘伯温跟所有人约定,关于长白山的事情,谁都不许说出去,就当没来过这个地方。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点头同意了。

一个天大的秘密

回到南京后,朱元璋问起此行的情况。

刘伯温如实汇报了前面的成果,但对长白山的事情只字不提。

他告诉皇帝,全国的龙脉都已经斩断,明朝的江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重重赏赐了刘伯温和参与行动的将士们。

他以为从此可以安心做皇帝了,再也不用担心有人造反夺权。

刘伯温心里却一直不踏实。

他知道长白山的那条龙脉还在,而且看起来比其他任何一条都要强大。

他有时候会在夜里惊醒,担心这个秘密有一天会被人发现。

时间慢慢过去,刘伯温也渐渐老了。

他把这个秘密埋在心底,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包括他最亲密的家人。

参与过长白山行动的那些士兵们,也都守口如瓶。

有些人可能是真的害怕,有些人可能是觉得反正任务完成了,没必要节外生枝。

龙脉复仇,江山易主

明朝在朱元璋和后面几代皇帝的统治下,确实稳定了很长时间。

刘伯温的斩龙脉行动看起来是成功的,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威胁朱家江山的强大势力。

朱元璋死的时候,肯定以为自己已经为子孙后代扫清了所有障碍。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真正的威胁来自那个他们以为已经解决的地方。

200多年后,在遥远的长白山一带,一支叫做满族的民族开始崛起。

他们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后来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推翻了明朝,建立了清朝。

清朝的皇帝们一直把长白山当作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进入。

他们在山上设立了祭坛,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清朝皇帝相信,正是长白山的龙脉庇佑,才让他们能够入主中原,统治天下268年。

历史真是充满了讽刺。

朱元璋千方百计要斩断的龙脉,最后却成了推翻他后代江山的力量。

刘伯温当年在长白山的那一次退缩,改变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走向。

结语

刘伯温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被当作智慧的象征。

他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但在长白山的那件事上,他选择了保命,或许也显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毕竟面对未知的天象异常,任何人都会感到恐惧。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个人的一次选择,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信息来源:

《明史·刘基传》,中华书局

《明太祖实录》,台北中研院史语所

《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研究》,王其亨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满族兴起与长白山文化》,富育光著,辽宁民族出版社

《明清易代的地理因素分析》,《历史地理》第18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历史   山前   要紧   天下   长白山   皇帝   江山   明朝   中原地区   地方   风水   满族   南京   活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