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此前,江苏入选名录包括:洪泽古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里运河-高邮灌区,至此,江苏共有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句容市,始建于公元239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达7.7万亩。该工程是丘圩并存地区蓄水灌溉的杰出代表,它科学规划,巧妙利用地形,在平原圩区筑塘成湖,滞蓄洪水;在丘陵岗区筑坝壅水,创造了人工阶梯运河技术,解决了灌溉通航问题。宋代以前,这里就设立了磐石水则监测水位变化,成为江苏最早的水文观测设施。这块至今保存在湖畔的巨石见证着宋代以前先民“春夏七尺、秋冬四尺”的科学用水规范。配套的“湖条”管理制度更显超前:设立专职“湖长”进行网格化管理,制定围垦红线,创新“传食田”保障维护经费,甚至建立“游街连坐”的问责机制。在13项赤山湖灌溉工程遗产中,有8项仍在发挥原有功能,充分体现了其设计的科学性与耐久性。
今天的赤山湖,不再是简单的水利、农业灌溉工程,而是巡查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旅游发展等工作有序开展,集水利灌溉、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湖泊与自然保护地。
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里运河-高邮灌区”。京杭大运河扬州至淮安段也被称作“里运河”,里运河高邮段全长43.4公里,从车逻镇三十里铺到界首镇子婴闸,沿线共有8座涵闸,引大运河水源通过三级渠道为52万亩灌区农田提供灌溉。近年来,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灌溉保障能力大幅增强,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年节水9100万立方米,年增产粮食500万公斤,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持续发展。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国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灌溉总面积52.88平方千米,分布在兴化湖荡区,是拥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
洪泽古灌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西依洪泽湖大堤,东至白马湖,北临苏北灌溉总渠,南至淮河入江水道,现状控制灌溉面积48.13万亩。洪泽古灌区源于破釜塘,始建于公元199年。灌区的水源初为破釜塘、白水塘,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洪泽湖淹没破釜塘、白水塘,成为灌区的水源至今。唐代在白水塘的挡水工程“唐堰”上设八斗门取水,水门下开五条干渠(青州泾、徐州泾、大府泾、竹子泾和棠梨泾)输水灌溉;明清在洪泽湖大堤上建闸坝和涵洞泄水,下接白水塘时期输水河道,输水河道灌排兼用,通过在河道上建坝拦蓄泄水,在河堤上建闸涵引水灌溉,延续至近代;当代,在洪泽湖大堤上建周桥和洪金涵洞从洪泽湖取水,配套灌排渠道,取代古闸涵和河道的灌溉功能,古徐州泾、竹子泾、棠梨泾成为灌区排水干沟,形成周桥和洪金两个大型灌区。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