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后普京总统没有回去莫斯科,反而去了海参崴,接下来中俄在能源领域有大动作。
根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8月31日至9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俄讨论深化全面伙伴关系和战略合作,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涵盖经济、科技、能源等领域。在普京此次访华期间,中俄双方就能源领域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两份协议,核心内容聚焦天然气管道输气量的提升:其一,“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的年最大输气量将实现扩容,由原先的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其二,针对中俄远东路线天然气管道,其年最大输气量也将从100亿立方米提升至120亿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的深度与广度。
随后普京总统与其他国际政要,一同出席了中国九三阅兵活动。
但是不同的是,普京总统看完阅兵没有直接飞回莫斯科,反而来到了中俄边境的海参崴,主持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于9月3日至6日举行,主题为“远东:和平与繁荣的合作”。
这一行程安排并非巧合,而是中俄战略协调的体现:访华聚焦高层政治对话和全球秩序重塑,随后转向经济务实层面,强化“向东看”政策。
接下来,中俄动向可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进一步深化,以应对西方制裁和地缘政治压力,形成更紧密的“无上限伙伴关系”。
具体分析认为,在经济和贸易上,接下来中方高层出席东方经济论坛,预计签署多项协议,推动中俄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重点领域包括能源、基础设施远东港口和铁路升级,以及科技领域的AI、量子计算联合研发。预计印度、越南等国也将参与,形成“亚太经济圈”,中俄可能共同推动“北方航道”开发,以绕过西方供应链。
在外交和地缘政治方面,中俄将推动“全球南方”团结,针对乌克兰危机和台海紧张,共同反对“单极霸权”。可能在联合国安理会协调立场,支持多极化倡议。
在军事防务方面,这应该是未来中俄合作的重点,继2024年“东方2024”演习后,2025年可能举行更大规模演习,聚焦反恐和海空军协调。虽然因为乌克兰冲突问题,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不便提高到更高等级,但是双方在反对北约军事霸权、日本军国主义复辟问题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需求。
总体而言,随着这次中国阅兵提升南方国家阵营凝聚力,中俄关系将向经济主导、外交辅助、军事支撑的方向发展,旨在巩固“后西方”秩序。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