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荷之间本来合作得好好的,结果因为安世半导体这档子事儿,闹得剑拔弩张。安世这家公司,本来是荷兰本土的,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花了大价钱买下来,那时候它还只是个中规中矩的芯片厂,主要做功率器件和基础芯片,规模不算太大。
闻泰接手后,砸钱搞研发,扩产能,很快就让安世成了欧洲半导体圈里的重要玩家,年出货量蹿到一千亿颗以上,好多欧洲车厂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都靠它供货。东莞那边的工厂成了主力,占了七成产能,荷兰总部更多是管协调和欧洲本地生产。
这几年,中荷贸易顺风顺水,荷兰从安世身上捞到不少税收和就业机会,大家都觉得这是双赢。

谁想到2025年9月29日,美国那边又出新规,扩大实体清单,盯上闻泰这样的中资企业,禁止技术设备流向安世。第二天,9月30日,荷兰政府就动真格了,援引一部1952年的老法——货物可用性法,直接对安世下手。
这法子本来是冷战时期防紧急情况的,现在拿来用在芯片上,冻结安世全球三十多个实体的资产,停掉知识产权转移,还限人员变动,为期一年。
荷兰直接撸掉安世的中国籍CEO张学政和其他中方董事,塞了个临时托管人进去,接管股权和运营。理由呢,说是安世治理有毛病,担心公司被掏空,技术外流到中国,但具体证据没摆上台面。闻泰那边傻眼了,直呼荷兰这操作违反国际投资规矩,纯属明抢外资。

这事儿一出,中荷关系立马凉了半截。闻泰赶紧上诉,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开紧急听证,初步裁定荷兰干预有理,但也承认公司内部确实有治理纠纷,比如合规人员被炒,生产转移迹象。
闻泰不服,继续找国际律师团队,10月12日正式向国际机构起诉荷兰违法。中国商务部也没闲着,10月4日就下禁令,不让安世中国工厂出口特定型号元器件到欧洲,这下欧洲供应链直接挨一刀。
安世中国区干脆宣布独立运营,说荷兰的托管在中国不认,继续按本地规矩供国内客户。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10月12日出来解释,说这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保欧洲芯片供应连续性,避免美规中断生产。但闻泰反击,说安世一直守法,这干预明显受美国影响。

闹到10月21日,卡雷曼斯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打电话,聊安世的事儿。荷兰那边说想找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强调保护欧洲汽车产业链。但从头到尾没承认干预不对头,中国这边直球要求撤销措施,还治理权给闻泰。
荷兰死咬着国家安全不松口,坚持托管安排,分歧太大,谈崩了。卡雷曼斯后来还说,中国觉得荷兰跟美国穿一条裤子,但其实是防前CEO转移操作和知识产权出欧洲。闻泰股份在上海跌了10%,市场慌了。
欧洲汽车协会10月10日就发通知,说安世断供会乱套,车厂电子控制单元缺芯片,生产线得停。像大众、沃尔沃、尼桑这些大厂,都警告可能临时关厂,德国那边尤其急,因为供应链连着他们。

荷兰这步棋下得狠,但后遗症也大。安世总部在荷兰其实就是个壳子,核心产能早在中国,干预后欧洲车厂反而更缺货。多家车企给荷兰政府写信,催尽快恢复供应,不然生产线扛不住。荷兰每天损失230万欧元不算,还得赔违约金给客户。
国家信誉砸了锅,以后中企或其他外资谁敢轻易投荷兰?担心哪天又被针对,步安世后尘。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这时候也卡得紧,欧洲车企传感器和部件靠中国稀土,现在库存就够60天,短期内管制不会松,耗光了欧洲汽车链就瘫。
荷兰作为始作俑者,肯定跟着遭殃。卡雷曼斯说会继续跟中国聊,找外交解决,但到现在也没松口归还治理权。

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地缘政治夹着商业,荷兰夹在美国和中国中间,选了站队美国,结果自找苦吃。安世从跨国企业变博弈棋子,闻泰损失大,但中国工厂独立后还能稳国内市场。荷兰呢,坚持不让步,供应链危机一爆发,经济打击来得快。
60天内,稀土库存见底,车厂停产,荷兰得吞苦果。闻泰律师团队已经在国际上发力,起诉荷兰违反双边协议。欧洲媒体分析,这干预虽短期稳了芯片,但长期毁了投资环境。荷兰政府这态度,死不悔改,谈又谈不拢,治理权不还,输家很快就出来了。
安世芯片进车电子系统,缺了就停产,影响就业和经济。荷兰政府强调应急,但没预料中国反击这么快。卡雷曼斯计划再会中国官员,但立场不变,谈拢难。欧洲车协警告,断供危机迫在眉睫。
闻泰母公司现金流预警,尽管盈利,但干预锁死资金。荷兰用货物法,本意保供应,现在适得其反。国际评论说,这凸显美中科技战波及盟友,荷兰成炮灰。60天内,供应链崩,荷兰经济挨打,输家铁板钉钉。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