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识字三年,弯路走了不少!直到遇见它,才明白什么是事半功倍

我家老大是个“小马虎”,尤其在写字上。不是多点就是少横,今天教的“已”和“己”,明天准保分不清。为这个,我没少跟他着急,罚他抄写过,也用过奖励法,效果总是昙花一现。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觉得是孩子不够用心,直到生了老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抱着不到一岁的老二,指着绘本上的太阳,教他发“日”的音。他咿咿呀呀地,小手在空中胡乱比划着一个圆圈。那一刻,我脑子里像有一道闪电划过——孩子最初认识世界,不就是从形状和图画开始的吗?

我们大人习以为常的“字”,在孩子看来,不就是一堆毫无规律的、复杂的线条吗?让一个刚接触世界的孩子,去理解并记住这些抽象符号,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件多么“反天性”的事情啊!

我一下子理解老大的“马虎”了。他不是不想记准,而是那些字在他脑子里,就像一堆杂乱无章的积木,他没有图纸,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搭,所以总是搭错。

痛定思痛,我决定换条路走。正巧,那时在妈妈群里,好几个妈妈都在推荐《汉字可以这样学》这本书,说特别适合给汉字“打地基”。我将信将疑地买了回来。

翻开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有趣!它完全没有教科书的严肃感,整本书就像一本汉字王国的“历史绘本”和“解密手册”。它不讲“点横撇捺”,而是先给孩子看一个字的“老祖宗”——甲骨文。

就拿老大一直搞混的“自”字来说吧。书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鼻子侧面的简笔画,鼻梁、鼻翼清清楚楚,下面写着,在古代,人们用手指着自己鼻子,表示“自己”。然后图画一步步简化,变成了今天的“自”字。

我指着图对老大说:“你看,这个‘自’字,原来就是你的鼻子!古人指着鼻子说‘这是我’。”老大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摸摸自己的鼻子,又在本子上写了一个“自”,嘴里还念念有词:“哦,撇是鼻梁,竖是鼻梁,里面两横是鼻孔的阴影吧?”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写错过“自”,而且每次写到,都还会会心一笑。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给了孩子一把理解汉字结构的“钥匙”。比如,所有带“⻊(足字旁)”的字,都和脚、走路有关。书里画了一只脚的形状,慢慢变成“止”(脚趾),再变成“⻊”。

当我们学到“跑”、“跳”、“路”这些字时,老大自己就能猜出大意了:“妈妈,这些字都和脚有关系,对不对?”那种通过自己观察和推理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比任何物质奖励都让他开心。

以前,学汉字对他来说是任务,是压力;现在,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解谜游戏。他会主动要求:“妈妈,我们今天再‘解谜’几个新字吧!”

他会拿着新学的字,去考爸爸,像个小老师一样,把字的“前世今生”讲给爸爸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甚至触类旁通,认识了一连串的字。

看着老大的变化,我感慨万千。我以前总是责怪他不够努力,却从没想过,是我给他的“工具”不对。硬塞给他一条干巴巴的鱼,还嫌他吃得慢、忘得快;而《汉字可以这样学》这本书,是教会了他“钓鱼”的方法,带他找到了那条源源不断的“河流”。

现在,老大的错别字明显少了,更重要的是,他对语文学习的整体态度都发生了转变。因为他发现,汉字不是冰冷的符号,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痕迹。这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探究欲,才是支撑他持续学习的、最强大的内驱力。

所以,我想对每一位因为孩子识字、写字而焦虑的宝妈说,也许,真的不是孩子的问题。不妨试试换一种方式,把《汉字可以这样学》这本书带给孩子。它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一夜成为识字神童,但它能做的,是点燃孩子对汉字的好奇与热爱,是给孩子一个最坚实、最有趣的汉字启蒙

【新华书店】汉字可以这样学:全4册 小学常用汉字一网打尽 ¥99 购买

当我们把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探索,我们会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的学习潜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巨大得多。这份轻松与从容,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家庭教育理想状态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育儿   事半功倍   弯路   汉字   孩子   鼻子   鼻梁   有趣   妈妈   图画   古人   形状   符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